阅读记录

第232章 陛下,臣有一法可振吏治![1/2页]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肉丝米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嘉靖眼中闪过一丝笑容。
      这个海刚峰,是个妙人。
      虽然只是个举人出身,但若是这一次进京,瞧着顺眼的话。
      倒是可以将其留在京中。
      依照这个海刚峰海笔架的性子,京中到时候恐怕会有数不尽的乐子可以看了。
      老道长真不怕被怼死?
      严绍庭却是带着几分看好戏的神色,看向珠帘后的老道长。
      他也不怕到时候弄巧成拙,提前被海铁头狂喷的气倒了。
      还是太年轻。
      不知道海铁头的战斗力到底是有多强。
      只是吕芳这时候,已经去了一旁的御案前,开始手执朱笔,书写圣旨诏令。
      而高拱则是一阵沉默,心思流转。
      在几番考量之后。
      此刻又见皇帝传召海瑞入京。
      说的还是那篇陈情国朝治疏的事情。
      高拱目光闪烁,终于是拱手抱拳,缓缓站了出来。
      “陛下。”
      “臣奏请陛下,就海瑞此次陈情国朝治疏一事,开本朝吏治整顿!”
      “海瑞所疏,近万余字,陈情国朝当下吏治情蔽,可谓真知灼见。尤有今日密云惨案一事发生,从中已然可以窥见,吏治不清,则百姓哀哀,天下不平,则朝廷艰难。”
      “如今朝中已是不忍吏治,百官今日皆奏请陛下严惩顺天知府,亦可见朝堂百官,于吏治一事,已有定论。”
      “臣机预内阁,执掌朝纲经年,深以为国家吏治,已到不得不整顿之时刻。”
      “吏治整顿,已到紧要不可停滞之时,再不能使得天下生出今日密云惨案这等滔天人祸,累及百姓,致使陛下圣明之君受奸佞宵小累及而侮。”
      “陛下身系九州万方,圣明无双,乾纲独断,还请陛下明鉴,开本朝吏治先河,绝贪官蠹虫蚕食大明江山社稷!”
      大殿之上。
      高拱肃穆郑重。
      如今已经是个绝佳的好时机。
      正是借着密云惨案之风,开启整顿国朝吏治的时刻。
      高拱觉得,此事绝无可能被否。
      紧随高拱之后,自然是户部尚书高燿拱手出班。
      “臣,附议,奏请陛下,降旨整顿吏治!”
      在人群中。
      都察院左都御史欧阳必进目光一转。
      整顿吏治。
      这种事情,可不是哪一个衙门能单独完成的。
      自己的都察院,原本就是执掌天下官吏监察之责。
      如今高拱牵头,高呼整顿吏治。
      对都察院,亦是个机会。
      欧阳必进当即拱手而出:“陛下!臣附议,如今朝廷已到必须大力整顿吏治之时。陛下自登基以来,圣明仁德,当力行整顿,臣请陛下明鉴,圣裁定夺。”
      在欧阳必进之后。
      便是袁炜缓缓抬手抱拳,而后踱步走出:“臣附议。”
      整顿吏治。
      自然是要以吏部为首。
      执掌监察百官吏治问题。
      如此。
      郭朴这位新任吏部尚书,就可以挑起大梁。
      对自己,自然也有好处。
      郭朴在其后,亦出班道:“臣附议。”
      到此刻。
      内阁里的高拱、袁炜,六部里的高燿、郭朴,再加上一个都察院左都御史欧阳必进,都赞同朝廷开始整顿吏治。
      一直缩在人群中的严世蕃,左右看了好几眼。
      小阁老目光一转。
      呼的一声走了出来。
      “陛下!”
      “臣附议!”
      “如今天子脚下,朗朗乾坤,那顺天知府徐璠,都能在密云做出戕害百姓的事情,府县沆瀣一气,无法无天,致使成百上千百姓惨死寒冬野外。”
      “此等惊天大罪,滔天惨案,本朝何曾有过?陛下圣明之名,险些就要被这顺天知府徐璠败坏。”
      “顺天府尤能如此,我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千余县衙,又会如何牧守一方,其中又有多少人如那奸佞徐璠一般,背着陛下把持权柄,戕害百姓。”
      “臣严世蕃,绝不能忍受陛下圣明之名受这帮奸佞之人折辱败坏。”
      “请陛下降旨,从严整顿本朝吏治!”
      “将那帮食君之禄,却知法犯法,贪赃舞弊的奸佞统统下狱严惩!以此杀鸡儆猴,震慑各方!”
      即便徐璠已经被厂卫下狱。
      即便徐阶已经被赶回家中。
      严世蕃还是不忘趁机蛐蛐徐家。
      不过他说的倒也是合情合理。
      顺天府可是天子脚下,京畿之地,都能发生密云惨案。
      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数千府县,还不知藏着多少污垢奸佞。
      小阁老这把属于是公忠体国,为国为民了。
      这时候。
      礼部尚书严讷也站了出来。
      “陛下,朝堂吏治干系天下苍生,江山社稷,自当要严明吏治。但朝廷内外,数万官员,数十万胥吏,若是无有规矩,不先议定,便因突生之事,急急整顿,而朝廷远离地方,不能及时掌控地方情形,恐会使得贪官污吏藏匿地方,而使忠良官吏无辜受冤,臣以为此事当徐徐图之。”
      眼下徐阁老不在朝中。
      若是这个时候朝廷开始整顿吏治。
      难免会出现,严

第232章 陛下,臣有一法可振吏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