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00章 陛下的屁都是仙香[1/2页]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肉丝米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其实昌平书院的所谓结课报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无非就是书院学生们在参与正常经学课程外的课业,从开始参与到最终结束的一个记录,加上最后自己对这一课程的总结和感悟体会。
      但马车里的嘉靖却看得津津有味。
      尤其是在看到有个学生,竟然在一份春耕插秧课业报告的最后,想知道皇帝会不会这些,要是不会等他以后当官了,一定要教会皇帝插秧。
      嘉靖便忍俊不禁的笑了起来。
      吕芳却是看得满头大汗,这帮混账小子属实大胆。
      但嘉靖却乐此不疲。
      他觉得这些孩子就是纯粹的赤子之心。
      他们体验了农耕,掌握了这份技能,自然就有资格来教自己春耕插秧。
      甚至他已经期待,这个在自己的结课报告上念叨着,以后要是当官了就要教自己插秧的学生,真有高中入朝为官的那一天。
      让严绍庭继续做下一刻的春闱会试主考官,然后朕自己提前和他为这个学生打个招呼?
      嘉靖开始暗暗的畅想了起来。
      而在外面。
      大半天的功夫。
      划出一亩地范围的红薯地,满地的红薯藤早就已经被装运去了养殖场那边。
      百姓们在周云逸的带领下,忙活着开挖红薯。
      另一帮人就跟在后面,捡拾起出来的红薯,装进箩筐中。
      所有人的动作都紧密协调。
      田埂上。
      官爷们看到的,自然要更多一些。
      高燿看着手脚麻利的周云逸,不由点着头对高拱说道:“这个钦天监监正,倒是个能做事的人。”
      高拱只是嗯了一声。
      但周云逸现在是严绍庭的人,他不打算在这个事情上多说话。
      反倒是袁炜,满脸笑容道:“以我看,内阁该是议一议,像周云逸这等能做事也愿意做事的人,是不是在朝廷整饬吏治之时,给竖立成百官榜样及表率?这官职,是不是也该往上升一升?”
      这话一开口。
      周围人都看了过来。
      权力的争斗,总是会以料想不到的角度切入进来。
      就如同现在。
      周云逸在昌平的表现,就入了袁阁老的眼。
      哪怕众人皆知,周云逸现在是严绍庭的学生,是严党的人,但袁阁老依旧是开了这个口。
      高拱无奈,他总领朝廷整饬吏治的事情,袁炜现在拿这件事说话,他不能不开口了。
      “吏治新风,周云逸可为百官效仿之表率。”
      这话算是认同了袁炜的说法。
      郭朴当即便开口道:“太常寺少卿空缺许久,可调用。”
      太常寺掌管皇家礼仪、皇室宗庙、皇陵等。
      而太常寺少卿,则为正四品官衔。比之钦天监正五品监正,算是高了一整级。
      徐阶侧目看向这边三言两句,就取得共识,准备推举周云逸转任太常寺的几人,心中略略思索,却未曾开口。
      他的目光始终盯着眼前的红薯地。
      周云逸不过是个小角色而已,太常寺少卿虽为正四品,但也不过一介小官儿。
      要紧的是。
      眼下这片红薯地,可能会给严绍庭再一次带来丰厚的回报。
      而徐阶的担心也正在一点点的变成现实。
      周云逸带着人在那一亩地里忙活了半天,也终于是将一筐筐的红薯给搬到了上面的路上。
      这边早就准备好了秤砣。
      本来被喊来作为见证的顺天府户房的人,这时候早就被那帮朝中大佬给挤到了一旁。
      没看到就连自家府尊,也捞不到最近处的位置?
      人群外面。
      张居正显得有些急切。
      亩产十数石的神物?
      若真有此物,昌平如今虽说游离于顺天府管辖,但好歹还能算是个邻居不是?
      自己顺天府近水楼台先得月,弄点红薯种子,再弄点会种这玩意的昌平百姓,不过分吧。
      他小严就不是那等小气的人。
      于是。
      瞧着前面围着秤砣的人乌泱泱一片。
      张居正便悄默声的凑到了严绍庭身边:“润物……”
      严绍庭回过头,目光纯良的看向老张:“张阁老。”
      即便老张被踢出内阁,但严绍庭依旧还是对他尊称阁老。
      张居正笑着摇摇头:“早已不是。”
      “我觉得早晚还是,就当提前喊了。”
      “……那就随你吧。”
      张居正面露尴尬,忽然好似是忘了自己要说什么来着。
      严绍庭瞧着他,却是问道:“张阁老想要红薯?”
      张居正心中一跳,点了点头:“确有此意。”
      严绍庭便又问道:“那昌平至通州的运河?”
      终于是说到这件事了。
      到这里,张居正也终于是看明白,所谓严世蕃和严家闹矛盾,那都是假的。
      严世蕃前头在工部提出要修建昌平至通州的运河,给出了清查沿岸人丁户籍的由头,然后就是严绍庭在昌平这边拿着红薯守株待兔。
      不对。
      我张居正成那只兔子了?
      张居正目光不由的瞥向严绍庭,半响后才开口道:“民船一千料的河道。”
      修昌平至通州的运河,虽然事情是工部提的,但如何修肯定还是要落在顺天府手上。
      所谓一千料。
      其实就是船只的载货量罢了。
      民船一千料,大抵也就是后世二百多吨的样子。
      严绍庭心中换算了一下,未曾开口,而是将目光探向前方正在称重的人群中。
      不多时。
      第一筐的重量就出来了。
      “报数。”
      “第一筐。”
      “重六十七斤十四两毛五钱!”
      轰!
      整个路面上的人群都炸开了锅。
      虽然瞧着那箩筐里沉甸甸的,重量定然不少,但谁也没想到仅仅是这一箩筐就能有近七十斤重!
      产量竟然当真如此之高。
      随后。
      紧接着又有人报数。
      “第二筐。”
      “重五十三斤八两九钱。”
      依旧是过了五十斤一筐!
      这还只是前两筐。
      人们将眼睛移向了路下面的红薯地里。
      在周云逸划出来的那一亩地里,可是还有好些个装满了红薯的箩筐未曾搬上来。
      这……
      “这恐怕真要亩产十数石了吧!”
      “果真有这等高亩产的粮食?”
      “若真如此,我朝百姓之福!我等之福!朝廷之福!陛下之福啊!”
      “会不会有假?只这一片地提前埋进去的?”
      当人们在感叹红薯高亩产的时候,同样也有人产生了怀疑。
      然后。
      众目睽睽之下,昌平治安司的司丞徐渭,就带着一旁人,满脸笑容的走了过来。
      徐渭手上提着丈量田地的尺,而其他人的手上则都提着镰刀、钉耙、箩筐、扁担等农具。
      徐渭躬身笑着说道:“诸位上官若是觉得我昌平这块地里的红薯产量有假,大可任意丈量出一亩地,甚至多丈量些出来也无妨。昌平百姓不参与,只由着诸位上官自己将红薯挖出来,看看这产量到底如何,昌平治安司也能有个准数。”
      那帮被徐渭带来的昌平百姓,也不管在场这些人是什么文渊阁里的阁老,还是六部的尚书,亦或是五寺卿,一人手上塞了一样农具。
      徐阶手上被塞了把镰刀。
      他身边的高拱则是提了把钉耙。
      至于说袁炜,脚下已经放了只空箩筐。
      三人看了看左右,一阵无语。
      然而。
      朱载坖却是眼底一闪而过,当即就走到了徐渭面前,拿出尺子,提了一把镰刀就往下面的红薯地走了过去。
      “徐先生,你也过来,帮着我一同量一亩地出来,咱们也来挖一挖这红薯。”
      徐渭当即面露笑容:“山长您走慢些,我这就过来。”
      两人说话间,就已经是当众进了红薯地。
      留下众人站在路上看着那两个进到红薯地里的人。
      留在原地也不是。
      可真要下到红薯地里亲自挖红薯?
      众人无声之中,眼神开始搜寻刚刚到底是哪个倒霉蛋在质疑昌平红薯产量的。
 

第300章 陛下的屁都是仙香[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