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21章 人没到南京城就乱了[2/2页]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肉丝米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   一时犹豫起来的王廷,忽的目光一闪。
      他已然是瞄上了李幼滋,低声道:“李府尊,这件事终究是落在淮安府,你是淮安知府,严绍庭今日要如此做,可是全都压在你淮安府衙了啊。”
      李幼滋立马看向王廷,眼神闪烁不停。
      半响后。
      他才面露笑容,却是一抹讥讽。
      “王督宪。”
      王廷双眼收缩,神色凝重。
      李幼滋却是继续笑着说:“虽说这严小贼是奔着我淮安府来的,可督宪也别忘了,您那漕运总督衙门也是在我淮安府城里头。漕运总督衙门虽是督办运河,但督宪莫要忘了您也是巡抚这两淮四府三州之地,本府人丁钱粮诸事,督宪也是有一份的!”
      当王廷提及严绍庭今日之令,是要压在淮安府的时候,李幼滋便反应过来,王廷这个老货是要推卸责任了。
      可自己如何能叫他真个挣脱出去。
      生出这等事情,闹不好就是一个自绝于江南,岂能自己一人独扛?
      被李幼滋当面戳破心思。
      王廷也是不闹,更无尴尬。
      官场之上本就如此。
      前一刻两人可以同乘一条船,这一刻也能分道扬镳。
      只是见李幼滋如此说,一副硬要拉着自己下水的模样。
      王廷也只能是沉着脸问道:“那你说,如今如何做?”
      “如何做?”李幼滋冷笑了一声,冷眼看向常盈仓方向:“还能如何做!他严绍庭手握皇上旨意,我等自不敢抗旨违令,但这等大事操办起来却也是耗费时日的,如今咱们就修书送往南京!”
      想定主意后。
      李幼滋仍是满脸冷笑。
      “还是那句话。”
      “出了事,天塌了,自有南京城里那帮大老爷们去顶去扛!”
      说完后李幼滋便又找来自己的幕僚师爷,吩咐再行修书,将当下这件事情成文快马送往南京。
      一番操作下。
      这一日间,淮安府便是生生修书三份,快马急递去往南京城。
      ……
      翌日。
      已是过午时分。
      天色将晚,天边日头橙黄。
      坐临长江的南京城外金川门码头。
      对岸渡口船只刚一停靠岸边,便有一名来自淮安府的急递飞身上岸,亮出驾帖便自码头上牵走一匹快马,直往南京城内赶去。
      而在其后。
      江面上,亦有两艘渡口官船,正在赶赴外金川门码头。
      未几。
      这头一道消息便被送到了南京守备衙门,交到了南京镇守太监陈洪手上。
      紧接着。
      第二道消息,又被送到了南京总督粮储衙门,一路送到了总督粮储大臣杨宗气案前。
      等到最后一道消息入了城。
      便是一路直奔南京留守衙门,最后一路辗转,送到了还在玄武湖内一艘画舫上正在饮酒作乐的魏国公徐鹏举之手。
      淮安知府李幼滋的三份书信,非往一处去,而是分别进了三处,却也是有说法的。
      头一道书信,是说明揣测严绍庭驻留淮安府,这事对守备衙门镇守太监陈洪来说,自然是要紧的。
      毕竟这南京镇守太监说到底是替皇帝看守陪都南京的,李幼滋将书信送到陈洪面前,无疑是在暗戳戳的举告严绍庭不遵皇命,不奔赴南京上任。
      那第二道书信,说的自然就是严绍庭可能插手淮安仓清查钱粮的事情,这事可不就和杨宗气这个总督粮储大臣有关了。
      同理,最后一份书信送去南京留守衙门,交到魏国公手上,亦是因为严绍庭要整顿南京诸卫军务,借机清查六省人丁户籍和财税账目。这是在问留守衙门和魏国公徐鹏举的态度,他们南京诸卫是站在南京一方,还是会响应严绍庭的号令。
      毕竟明面上看。
      严绍庭这南下的头一道命令,可是利好南京诸卫,那自然也是利好南京留守衙门和魏国公徐鹏举等人的。
      毕竟实打实的命令,那南京诸卫必然会实打实的将各卫缺额兵马给补充齐全了。
      兵强马壮。
      自然利好管理南京军务的留守衙门。
      这里。
      倒也是显出了李幼滋这个淮安知府,便是面对严绍庭心中惶惶不安,可脑子却还是没有落下,知道事情该如何操办。
      而随着他这三份书信入了南京城。
      南京城却是彻底被他这三份书信给搅的人心大乱。
      三份书信进到南京城后。
      这天色便已经是彻底黑了下来。
      宵禁时分,各座城门紧闭,城头染着火盆,城内家家亮着火烛。
      而本该熄灯的南京留守衙门,却是灯火通明,人影穿梭。
      衙门口,更是不断的有那一袭袭红袍、一顶顶乌纱帽乘轿赶来,鱼贯而入。
      门口的官兵打着哈气,看着这些南京城里顶天高的大老爷们舍了歇息赶来衙门,渐渐提起精神,心知今晚是要出大事了。
      而在衙门里。
      留守衙门公堂上。
      南京六部尚书、五寺卿、各司衙门的堂官也已经是纷纷入内。
      就连白日里便在城北玄武湖里游船寻了的南京留守、魏国公徐鹏举,也不顾浑身酒气和疲倦,眉头凝重的坐在堂上主座。
      徐鹏举神色烦闷,满脸的烦躁,盯着眼前一个个站在堂下,皆是面色不安来回踱步的各部尚书各司正卿们,心中愈发沉闷。
      可在场的南京各部司堂官们,却哪里顾得上看徐鹏举的脸色。
      如今淮安府那边出了这等大的事情,今晚他们这些在场的,有一个算一个都被这事给压住了。
      十多人三五成伙的,神色凝重而又不安,依着往日的关系远近小声的嘀咕议论着。
      陪坐在徐鹏举下手位置的临淮侯李庭竹和丰润伯曹文炳对视一眼,两人都默默的看向到了此刻也不发一言的徐鹏举,两人心中尽是无奈。
      谁让他们摊上这么一位草包国公爷呢。
      而正好这位草包国公又是如今的南京留守。
      按道理来说,南京各部司衙门,却是在留守衙门之下,又受守备衙门里的镇守太监监督。
      加之现在这件事情,是严绍庭要将南京诸卫缺额兵马补全了。
      事情是落在南京诸卫,那便是要留守衙门说话的。
      可现在这位草包国公,只怕还在想着他们家玄武湖上的画舫吧。
      …………
      月票月票

第421章 人没到南京城就乱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