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回草原,也要顶着漫天飞雪,踩着齐腰深的积雪返回各部。
      这是得不偿失的做法和选择。
      杨博当即抱拳躬身颔首:“皇上圣明,此次俺达部来犯所选时日确不合过往惯例。臣下以为,此次俺达部来犯或为试探,若查我边虚实,自可乘虚而入,劫掠一番快速离去。便是僵持不下,该部贼子也可转向西行,今冬驻扎河套一带……以图来年犯延绥、固原、宁夏等地。”
      说到河套的时候,杨博停顿了一下。
      在场众人皆是面露不豫。
      现在杨博提及河套,众人只觉愤恨。
      全都是因为,若朝廷掌握河套,那么延绥、宁夏、大同一带的边防压力,就会顿时减轻无数。
      国初,徐达和李文忠统兵消灭了占据河套的脱列伯、孔兴等人,并且将王保保赶回北元的大本营哈拉和林,夺取河套平原,从此归于大明治下。太祖高皇帝更是再次设立东胜卫,借此将河套平原与宁夏、山西等地连接在一起。
      便是成祖时期,虽然将东胜卫内迁到了别处,也没有放弃对河套地区的控制。
      但是。
      随着仁宣二宗,北方防线不断后撤内缩,就开始有一批批的牧民进入河套定居。
      最终,在天顺、景泰年间,鞑靼部的毛里孩、阿罗出、孛罗忽彻底占据河套。
      虽然在大明英宗皇帝终于驾崩,新帝即位。
      宪宗皇帝励精图治,开启了大明的剿套运动,先后取得红盐池之捷、威宁海大捷等一系列军事胜利,重创蒙古各部,河套地区也终于是被明军再一次收复。
      但当时没有推行迁移内地百姓定居河套,又为后续孝宗皇帝时期,河套地区被蒙古各部重新夺取埋下了伏笔。
      等到正德年间武宗皇帝取得应州大捷,只是打怕了当时的蒙古小王子,却也没能将河套收复回来。
      一直到如今。
      河套实质性的成了蒙古各部的地盘,而大明不光是失去了河套这一块养马地,更是让宁夏、延绥各镇和山西、宣大各镇被隔开。
      此次俺达部大军来犯,若是拖延到冬季,退守河套自然就是最好的选择。
      有大青山阻挡北边的寒风,河套地区就是最好的过冬地。
      而且此地草木丰盈,牛羊众多。
      俺达部完全不用担心撤到这里后,如何获取过冬物资的问题。
      胡宗宪眉宇之间闪过一道光亮,他上前一步躬身开口:“皇上,如今东南各省平倭一事,已近尾声。朝廷开海数年,东南各地倭寇愈发难以寻觅。臣以为,东南各地往后当将清剿倭寇转为兵马驻扎沿海险要之地,控扼海面,再以水师战船巡游海上,防备倭船、贼船来犯即可。因此,臣奏请皇上准允,选调东南能征善战将领,引兵北上,屯驻京师整编,再于合适之时,前出九边镇守边地,寻机出战蒙古各部!”
      此言即出。
      殿内一阵侧目响动。
      众人皆是目视提出要调东南军兵北上的胡宗宪。
      高拱更是目光收缩。
      他是真没想到,事实上已经锁定内阁一个名额的胡宗宪,会在今日这个时候这个场面下,提出这件事情。
      高拱目光深邃的注视着胡宗宪,心中思绪急转。
      难道胡宗宪是想要在这个时候寻求入阁了吗?
      杨博亦是目光一沉。
      瞬间,原本在心中想要感激胡宗宪今日出面帮自己解围的念头烟消云散,反而是升起了浓浓的戒备之心。
      相较于高拱这个首辅在思考着胡宗宪是不是在谋求入阁。
      杨博担心的是胡宗宪提出的东南军兵北上镇守九边这件事情。
      九边一直都是朝廷的心腹紧要之地,这些年山西宣大等地,实质上也渐渐被晋地出身的官员和将领掌握。
      胡宗宪提的东南军兵北上,那么势必会冲击晋人对山西宣大等地的控制和掌握。
      而在杨博看来,山西宣大等地,那就是他们晋人的地盘。
      你一个东南来的胡宗宪,凭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将手插到晋人的地盘上?
      这无疑是虎口夺食!
      然而,道台上的嘉靖却是忽的双眼瞪大,死死的盯着胡宗宪。
      进而便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吕芳赶忙上前,走上道台,搀扶着皇帝,伸手轻轻的安抚着皇帝的后背。
      嘉靖却始终死死的盯着胡宗宪,浑然不管自己激烈的咳嗽。
      “咳……咳咳……”
      “卿……”
      “所请可……”
      “咳咳咳……”
      剧烈的咳嗽中,嘉靖仍然是涨红着脸,忍痛开口,艰难无比断断续续的发话,准允胡宗宪所请。
      然后,嘉靖便靠在了吕芳的怀里,红着脸用力的呼吸着。
      “皇上!”
      “陛下!”
      “……”
      皇帝这一番动静,当真是吓到了高拱等人。
      众人立马上前两步。
      吕芳更是瞪眼看向众人,而后冲着外头喊道:“传!快传李时珍入宫为陛下请脉诊断!”
      他这时候也没了顾忌,当着众人的面绕过太医院,让人去昌平请李时珍入宫为皇帝诊脉。
      高拱等人莫敢作声。
      虽然吕芳这样的行为,很是打了朝廷和太医院的脸,但他们却不敢言语半分。
      吕芳吩咐完,听到外面有脚步声后,这才重新看向高拱等人。
      这位对皇帝忠心耿耿的司礼监掌印太监,语气阴沉道:“元辅,诸位阁老、尚书,今日既然已经议定宣大边事,诸位还请速去处置,早早查明详细报来宫中。”
      “胡尚书,陛下也已准允东南军兵北上,而陛下历来喜爱戚家军,可选此营兵马奉旨即可入京整编听调。”
      这头吕芳在急声吩咐着。
      外面黄锦也已经带着人走了进来。
      一时间,殿内人影混乱。
      黄锦端着汤药送到道台前,吕芳接过汤药为皇帝喂下。
      半响的功夫后。
      嘉靖的呼吸才平缓下来,只是脸色很不好看。
      他看向还在场的高拱等人,气息虚弱道:“朕……朝事艰难,诸卿不可外传,各自尽心……咳咳咳……遵办诸事……”
      皇帝下了封口令。
      高拱等人眉头皱紧,个个脸上带着担忧。
      “臣,领命遵旨。”
      “陛下身负社稷,臣等乞愿陛下龙体复康。”
      又是几道咳嗽声。
      嘉靖高高的靠在道台上,目视着眼前的臣子们。
      “自去操劳国事吧……”
      “臣等告退。”
      高拱等人领命,却很是犹豫,心情沉重的一步步慢吞吞的离开内殿。
      等到众人离开万寿宫。
      嘉靖这才伸手抓住吕芳的手腕。
      他的脸色苍白无比,却又因为不时的咳嗽而一阵阵的涨红着。
      吕芳赶忙跪拜在地上:“主子爷……主子爷,您有什么吩咐?”
      嘉靖松开手,指向外面。
      “召……”
      “让严绍庭……”
      “让……让他……”
      咳嗽声终止了皇帝的话。
      而吕芳却是会意,赶忙说道:“主子是要严宾客回京吗?”
      问完后,他就目光死死的盯着皇帝。
      嘉靖点了点头,然后就闭上眼靠在身后高堆着的软枕上,虚弱的昏睡过去。
      …………
      月票月票

第501章 皇帝病重[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