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严无忧正在马车里翻箱找柜。
      终于,他从一只食盒中,找出了一盘糕点,抱着就坐在地上往嘴里塞,那黑白分明圆滚滚的眼珠子,看向车厢里的三个大人。
      而随着严嵩开口。
      严世蕃立马看了过来:“您的意思是……今日太子言行有误?”
      严嵩看了眼儿子,而后转头看向孙子:“先前在乾清宫,殿下应当对你有所安排吧。”
      严世蕃立马看向儿子。
      不等儿子开口。
      他便说道:“绍庭如今奉先帝之命回京,还将忠勇营也带了回来。按理来说,便不会再去江南了。太子本就与我家亲近,这个时候大位空悬,定然是要有所安排,将绍庭留在京中做事的。”
      局势。
      小阁老还是看得明白的。
      但严嵩却没有说话。
      严绍庭则是点点头:“太子今日在寝宫之时,言及孙儿差事,意思似乎是要给孙儿加兵部左侍郎,协理京营戎政,与镇远侯顾寰一同坐镇提督京军,整顿编练将士。”
      严嵩嗯了声。
      而严世蕃则是目光转动,很快就眼前一亮:“虽说差事变动有些大,原本绍庭专于税课经济,但转为兵部,倒也不差。如今俺答那个儿子辛爱黄台吉还带着大军驻扎在河套,明年若是还不离去,朝廷定然是要与之一战,如此绍庭这份功劳便能拿下了。”
      小阁老依旧是将时局分析的很到位。
      但严嵩却只是侧目淡淡的看了儿子一眼,然后看向孙子:“事情在理也合情,太子如此决定,倒是无错。”
      严绍庭点点头,却没有说话。
      因为他知道,老爷子肯定还有话要说。
      果然。
      严嵩在说完之后,又继续说道:“京营历经二百年改制,早已不复当初。虽说如今京营还是以勋贵武将统领总督,但自于少保之后便有文官一并提督,行的是监军之权。”
      这就是大明京军,以及延伸出去的军事力量的权力之争了。
      严嵩又说:“先帝之时,京营便是一文一武,勋贵武将总督,朝廷文官提督协理。但我家现在,却有昌平伯之爵位,亦算是勋戚一方。加之太子本就与我家近年亲近,更有书院之缘。让你协理京营戎政,虽然瞧着是让你以兵部左侍郎去协理京营,却未尝没有考虑到我家昌平伯爵位的原因。反倒是所谓两家亲近,显得更其次了些。”
      严绍庭目光闪动,老爷子说的倒是与自己想的相差无几。
      严世蕃则是眨了眨眼,亦是明白了其中的跟脚:“这么说……太子往后难道还要借此一步步,不再往朝中文官插手京营之事?”
      严嵩终于是看向了儿子,淡淡一哼:“今天李子实在皇极殿上喊的那一声祖宗成法,你当他是白喊的?”
      李子实就是李春芳。
      严世蕃没再说话了。
      京营文武并管,这是英宗时就开始了的事情,这可不就是实实在在的祖宗成法。
      严绍庭笑着说:“嗣君今日之言行,或许是有这等打算。但是……恐怕就算是他那位老师,咱们大明朝如今的内阁首辅,也不会认同这件事。”
      严世蕃在旁疑惑道:“但若只是如此,爹您又为何会说太子无圣明之相?”
      严嵩默默一笑。
      摇了摇头。
      “是因为咱们这位嗣君,急了。”
      严嵩回了一句,便默默的靠在身后软枕上。
      严绍庭赶忙解释:“今日太子在乾清宫与我商议谭纶接管东南之事,然而出了寝宫,却立即就当着高拱等人的面提及此事,这便是急了。”
      “不论是浙直总督,还是浙江、应天巡抚的官缺,难道真就急于这一时半会让人补缺?”
      “这两日先帝梓宫移奉先殿,朝廷便会劝进再三。”
      “不过三日功夫,到时候太子纳受朝廷劝进,亦可再说东南官缺之事,将谭纶推到浙直总督位子上去。”
      “便是再迟一些,等登极即位,离着当下也至多不多半月时间而已。”
      其实当严绍庭说起太子朱载坖今天就当着高拱等人的面,要推谭纶上位浙直总督的时候严世蕃就反应了过来。
      他目光幽幽:“如此说倒也合理,太子今日便提此事,显然会让高拱心感失望。可他却又是太子在王府潜邸时的老师,便是今日与你有过商议,也该等劝进之后再与高拱提一提此事。今日确实急切了些,恐怕不论是高拱还是李春芳这些人,心里都要多几分猜想了。”
      严嵩微微眯眼,默默颔首点头。
      仅仅是今天,仅仅是这一桩事。
      就足以看出,嗣君非是圣明君主,至多不过是中庸守成之主罢了。
      眯着眼的老太师,淡淡开口:“当下我大明朝堂,正处新政旧法之争,朝堂新党旧党之争,先帝驾崩新君即位之际。种种新旧交替,若是圣明之主,自当慎重行事,坐观各方动向,再于高处一锥定音。而非如今日这般,急不可耐的就要将以为的自己人推上来。”
      严绍庭淡淡一笑。
      总结老爷子的话,其实一句即可概括。
      太子他急了。
      “我家该如何自处?”
      问这话的是严世蕃。
      他先是看了看爹,然后又看了看儿子。
      严绍庭笑着说道:“我意思是……且由着吧。”
      严世蕃瞪大双眼,张着嘴:“就……由着?”
      “我倒是觉得这样挺不错。”
      严嵩开口发话。
      俗话说三分钟热度。
      严绍庭觉得朱载坖现在就处于三分钟热度上。
      等他一步步走上了皇帝之位,真正开始了解大明朝堂和天下,他若是还能保持如今这份热度且再说吧。
      而大概率是,这位嗣君的热度可能并不会保持太久。
      如此,依着朱载坖在做裕王时的性子,必然会选择走向守成之君,放手朝堂权柄。
      这样也就到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
      所以。
      且由着。
      且等着。
      无疑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对于有着太师头衔,昌平伯爵位,在朝亦是刑部左侍郎,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不日之后的兵部左侍郎兼协理京营戎政。
      对了。
      还有一个龙虎大将军。
      严家可以完美从容的选择由着、等着。
      可对于别人来说,却没有这样的庆幸。
      终于。
      今日到了下衙的时候。
      皇城大内已经是入目皆白,宫人禁军皆服丧。
      各处的灯火点亮,文渊阁的灯火却渐渐地,一盏一盏的熄灭。
      高拱将礼部加急送来的有关大行皇帝丧葬典礼仪式的流程批允之后,放下了手中的墨笔。
      “诸位,今日便到这里吧。”第517章 他急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