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根据在凉州长期的治政经验,吕?V为减少民族冲突和矛盾,认为河西胡人或有贫困潦倒者,常被当地官吏役使,为其放牧和耕作。上疏提议颁布律法,禁止吏民役使、藏匿这些少数民族,发现要及时报告给上级,将原先离散的胡人各归部落安置。
董允看着吕?V的奏疏,亦是一脸欣赏之色,说道:
董允没有补充吕?V治理凉州的不足,而是将注意力放到大汉初置的属国、道的建制上。提出建议抽调军中有识之将士,或征辟凉州汉化胡为入国、道任职。从而让大汉更加深入地治理国、道。
刘禅手持朱红笔,在吕?V的奏疏上批注大汉凉州与西域诸国的通商建议,说道:
批阅后,刘禅合上吕?V的奏疏,沉声问道:
廖立将手上的巾帛递了上去,说道:「陛下,安
康太守句扶上疏禀告郡内山道修建及汉水疏通情况。」
安康郡前身乃上庸、西城、房陵三郡,由于东三郡地处孤立突出,临近荆州南阳,加之道险运艰,交通不便,是故大汉将此三郡合一并为一郡,以便于治理镇守,并由长期驻守此地的句扶任太守一职。
安康郡虽是偏僻,但从人口上来说亦是不少,以西城县人口最为鼎盛,上庸显次之,合计有二万三千四百户,十万二千三百五十一口。是故句扶为深入管控分出于不同地域的安康郡,广修道路,疏通汉水水道,颇有功劳。
至于安康郡的十余万人口,并非凭空而出,在天下大乱之际,有大量的人口逃入汉中,而当初作为汉中的附属县,安康郡也承接了大量的人口。特别又经历了夏侯尚的治理,东三郡的人口也有上升。
至于大汉为何在此时关注安康郡的道路情况,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前线大军要撤回国内了。为了寻找大汉下一个东出目标点,作为与荆州交接的桥头堡,安康郡也随之映入大汉的眼前,以作为了解。
刘禅注视着句扶献上的东三郡水陆道路图,说道:
顿了顿,刘禅问道:
廖立沉吟少许,禀告说道:
刘禅敲着舆图,说道:
侍中鲁芝沉吟少许,将去岁策略继续说出:
第61章军政[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