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六十二章 焦虑的产能[2/2页]

新官路商途 更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人家经销商网络的成熟度,至少要领先嘉乐半年。
      (萧良会说,你这是认真的吗?只有半年?)
      此时嘉乐的市场推广非常粗犷野蛮,可以说是不计代价,朱玮兴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这主要还是“嘉乐灵芝液”销售价格与生产成本之间的空间极大,能够承受极大的营销成本,甚至这本身就是国内外保健品的常态。
      然而这一套用在茶饮料市场,逻辑就完全不成立了。
      茶饮料作为廉价快消品,想要打开市场,对市场营销的依赖性当然也是极强,营销成本也势必占据营业成本相当大的份额。
      不过,茶饮料有限的市场售价,注定了需要管理更为精细、高效的市场推广、品牌营销运作。
      沈君鹏对嘉乐下一阶段核心工作的主张,朱玮兴是极其赞同的,但调整需要时间。
      从各个方面考虑,鸿惠堂草本凉茶,比南亭湖茶饮慢三四个月,甚至半年后再正式推出,都是合适的。
      真正叫朱玮兴焦虑的,也是最核心的问题,还是产能建设。
      产品可以晚半年再推出来,但问题是半年之后,他们的产能建设还是远远落后于人家啊!
      与保健品相比,饮料市场的天花板要高得多。
      江省目前饮料市场,虽然主要为碳酸饮料与包装饮用水占据,但规模已经可以拿巨大来形容了。
      九四年江省全省饮料市场销售规模约十五亿瓶(听),整个华东地区九四年饮料市场销售规模约七十亿瓶。
      此外,饮料市场每年的增涨幅度都极为可观,近五年来每年基本都有百分之二三十左右的复合增涨率。
      也就是说,华东地区今年饮料市场总销量预计在九十亿瓶,九六年有可能突破一百亿到一百二十亿瓶。
      说实话,以南亭实业的产能扩张,才有点进军饮料市场大显身手的架势,鸿臣区区两百多万箱草本凉茶的年产能,真的只能算试水。
      也不怪当初在狮山宾馆的小礼堂里被萧良当众打脸,朱玮兴没有资格吭一声——他自己都得承认这一点。
      鸿臣没有足够庞大的产能支撑,是没有资格去做人家对手的。
      然而铝制易拉罐包装,除了包装成本更高,生产线投资也要比PET瓶高得多。
      一条年产高达三亿瓶的大型易拉罐罐装生产线,报价高达两亿元。
      鸿惠堂草本凉茶,想要追赶南亭湖的茶饮产能,要上两条线,再加上厂房建设、生产运营等等,总投资不可能低于六亿。
      朱玮兴仅仅是鸿臣食饮部副总裁,就算他父亲朱鸿召,也没有办法拍板现在将如此巨资砸到狮山来。
      朱玮兴前段时间向集团总部提出一个折中方案。
      就是学南亭湖饮料三厂,建造新厂房引进多条成本低廉的中型PET瓶热灌装生产线,可以将六亿瓶规模的产能投资,大幅度控制到两亿以下。
      更关键的还是包装成本能大幅下降。
      目前一只易拉铝罐,大宗采购价高达零点六元。
      一只PET聚酯塑料瓶,目前大宗采购价为零点三五元。
      现在南亭实业直接拉投资厂在南亭工业园建配套PET瓶坯厂,预计成本还有大幅下降的空间。
      朱玮兴认为他能看得清未来发展的方向,可惜集团总部还是认为他的计划太过躁进了。
      鸿臣总部以总裁朱玮益为代表,一是认为嘉乐的市场销售体系建设还不够成熟,二来华东及中部省市的茶饮料市场发展前景还谈不上明朗。
      南亭湖茶饮此时大举进军,正好是他们观察、学习的机会,何苦太急躁、太冒进,鸿臣拖后一两年再发力,又会有什么损失?
      朱玮兴心里却完全是另一番感受。
      他一直以来都是鸿臣推动进军内地饮料市场的核心人物,也坚定看好内地茶饮料市场未来发展的前景。
      即便前两年在广省等地试水以失败告终,都不能改变他对内地茶饮料的市场判断。
      推动在狮山建厂并投资嘉乐的市场销售体系,可以说是朱玮兴对之前试水失败的经验总结——绝对不是在万紫千红挨那一脚的冲动之举。
      南亭湖饮料如此声势浩大的动作,更是进一步坚定朱玮兴的判断,很显然萧良这样的角色,也看到市场机会了嘛。
      拖后一两年再发力推出鸿惠堂草本凉茶,看似鸿臣可以省去许多市场开荒期的艰辛,但朱玮兴又怎么可能看不到,一旦叫南亭湖两款新品茶饮,率先在华东及中部省市的民众心目建立起来茶饮料的概念,他们要追赶南亭湖的先发劣势,又要额外付出多少成本?
      「月票一万,加更!」喜欢新官路商途请大家收藏:

第二百六十二章 焦虑的产能[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