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北海道的劳动模范[2/2页]

归于平静的生活 无惧前行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  日本人的工作效率是最令我佩服的。一般货轮靠港都需要补充物料,有船员的伙食也有船用、劳保用品等。
      在国内的港口城市,也有专门负责的公司叫外供,外供可能大家听着比较陌生。但“友谊商店”这个名字,上点岁数的朋友应该都有印象。外供就是对外供应公司,是“友谊商店”的上级,还有个直属部门叫“船舶供应部”。
      我以前就在外供的“船舶供应部”干过,也往船上供过物料。一般是我们部里十几个年轻人在部门经理带领下一起去充当搬运工的职责,一样一样抬到船上。
      忙活大半天,船上会给一些人工费用。我们就分了,一个月干个两三次,每人能分三四十人民币,八十年代末,挺丰厚的一笔小费。毕竟我那会每月才赚31块钱的工资,学徒工。
      也就是那会儿看着海员生活太高级了,青岛啤酒成几十箱往船上搬,午餐肉罐头管够吃。还能满世界跑,这工作好!我要去当海员。
      管事通知,船下,日本的外供来了。我赶紧跑到甲板向下看。看了半天,没发现什么大部队,只看到一辆五十铃货车停在船边的码头上,司机大约三十多岁,个头不高。
      见他迅速把罩在车厢上网扯下来,铺在地上,网扣挺粗,应该非常结实。然后自己把车上所有的货物一一搬到网里面,把网归拢好,然后跑上船,跟管事和水手长沟通了半天。
      司机居然自己爬上船吊,开启船吊,九十度转头,把钩子徐徐放下,正好放在货物上。然后自己又跑下去,把网扣系结实,套在船吊的钩子上,自己又跑上船,再次启动船吊,很熟练地操作,把货物轻松吊了上来,轻轻放在甲板。
      我看得目瞪口呆,这个日本人一个人干了我们一个部门,十几个人的活。
      剩下的工作,就是船上的活了,水头指挥水手搬进船舱。剩下了司机的网,帮他收了收,放到一边。
      司机这时间已经去跟大副,管事对账结账。不一会拿着钱出来,那会儿没有微信支付宝。顺手拿起自己的网,鞠躬道谢,转身下船。
      上了车,发动,一骑绝尘。

北海道的劳动模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