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船头和船尾两侧各有一辆缆车,拖拽着船舶前进。缆车的轮子是齿轮状的,紧密地咬合下边也带着齿孔的轨道。
前进的时候一起拖拽,让船舶与船闸两边保持安全距离,6船闸两边也都布满了防撞胶皮和轮胎。
缆车力道极大,过上一级船闸时,因为齿轮可以跟轨道咬合得很紧密,甚至可以开上60℃的坡度。
记得从太平洋一侧进入船闸到出另一侧船闸进入大西洋差不多近二十个小时。头天下午从太平洋进入的,第二天清晨才接近大西洋出口。
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次是,排队过船闸时,突然开始慢下来,都在等,但没船过。等了好久远处开来几艘拖轮,中间又一个黑乎乎的家伙半潜着,外围还有两艘挂着美国旗的巡逻艇。
二副告诉我这是美国的潜艇,因为运河是美国人管辖的,是要让他的潜艇先过,也就是“插帮”。这也符合美国人一贯的行事风格。
另有一次在美国港外看到过美军的航母,我们的船就很大了,但跟航母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比我们长,也比我们船高很多,大约高七八层楼的样子。体格庞大。
那时候就想啥时候中国也能有航母啊?
时至今日,三十多年过去了,中国也真的实现了航母梦,不光有了改造的“辽宁舰”,更有了完全自己制造的“山东舰”。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但我想,中国就算有了十艘航母,行事风格也不会像美国那样。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
世界在改变。
巴拿马运河[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