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0章 想要帝国长盛不衰,那反腐便是关键儿[1/2页]

重生大明:帝王的雕刻术 酸菜鱼1111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十几个后金精英,不少是自己的儿子,还有自己侄儿,全部死了。
      糟糕的是,朱由校竟敢阉了,然后才~千刀万剐。。
      一直把大明压着打的努尔哈赤,怎能咽下这口气?
      他要报仇,要为那些死了的建奴儿郎报仇雪恨。
      以前为了得到大明文官利益集团的好处,能为后金输血,能持续作战。
      所以给了大明孔家很多好处,甚至抛出开国封公的爵位,成为吞并大明后建立的帝国文人圣地。
      孔家店可以在他建立的国度里面重塑儒家。
      这可是儒家未曾有过的荣耀。
      能在蛮夷之地传授儒家之学,乃至治国之学,对孔家而言,这是天大的好事。
      现在孔家在大明的影响就是个屁,根本不是文人吹嘘的那般,天子都要妥协。
      大明天子不但没有妥协,在文人拯救一群被俘贝勒中,被朱由校一锅端了。
      全部打包送到了辽东这个四战之地。
      说白了,就是把这些人以及家族送到这里成为炮灰。
      给这些所谓大明大儒两条路都是死路。
      他们坚持儒道气节,那他们和族人都要陪葬。
      投降了,成为后金文臣,同样是个汉奸,朱由校的屠刀更有理由对其诛九族。
      “皇帝小儿,气死本汗了……”
      “本汗一定要你碎尸万段……”
      “这群祸国殃民的腐乳,软骨头,都是废物。”
      “这点小事情都不能解决,还敢在本汗面前吹嘘自己如何厉害?”
      努尔哈赤对这些儒家文人,打心里瞧不起,更喜欢用拳头说话。
      这个世界不论如何交锋,最后都是拳头决定真理。
      儒家那一套,就是祸国殃民的东西。
      除非把他们的内核修改,转为奴役万民,成就君王天下。
      那这样的文化倒是可以。
      毕竟任何文化,最后的目的都是为了统治。
      多尔衮对于皇太极的死,可是兴奋了好几晚都没有睡得着。
      自家成为下一任可汗的最大竞争对手皇太极已经被朱由校残忍地杀了。
      内心里多尔衮对朱由校感激无比,觉得日后若灭了大明,至少给朱由校一个帝王死的待遇。
      至于自家父亲的话,多尔衮直接无视。
      这就是屁话,如果父汗死了,决定权在他。
      皇太极以及和有竞争力的几个兄弟也嗝屁了。
      活着的兄弟,他都有信心干翻,全不是他对手。
      尤为重要的是,皇太极统帅的旗全军覆没,他的拥趸同样全军覆没。
      这才是多尔衮在父汗努尔哈赤哭得伤心的原因。
      现在表现一下猫哭耗子假慈悲,日后才能做人上人。
      做后金第一人!
      “父汗,八哥的仇,儿臣愿意统兵八十万南下,灭了朱由校这个小皇帝。”
      努尔哈赤平息了身上的怒火,看着多尔衮情真意切的表演,很是感动。
      “本汗在你们一众阿哥中,最看好你和老八。”
      “如今老八不在了,被那皇帝小儿残忍地杀害,甚至
      ……”
      “朱由校死是一定要死的。”
      “你去计划一下,看能不能把辽东熊廷弼和登莱袁可立灭了。”
      “这两个老东西不死,我后金便难以灭明。”
      说罢,努尔哈赤又道:“去挑选百万我后金包衣奴才,为老八等后金贝勒人葬。”
      在他眼里,大明百姓就是一群畜牲,为一众侄儿和儿子杀百万陪葬,这是奴才的荣耀。
      人命在这些后金人眼里,那都是随时可以猎杀的对象。
      这是大漠三州之地的特色,更是展示他们武功的惯常手段。
      中原百姓,不论是哪个皇朝的,
      一旦落在北方蛮夷手中,其悲剧都非常凄凉。
      生不如死就是这些百姓的真实写照。
      ·……………
      多尔衮虽然反对父汗的做法,不过他眼里,明人的确不值钱。
      他眼里最有价值的便是那些文人才有价值,不可否认,想要走上文明之路。
      这些文人的确要用,但必须经过调教,让他们臣服,从骨子变成软骨头,成为奴才后才能大力提拔。
      本质上两人都是屠夫,体内的残暴从未消失。
      只是手段不同罢了。
      不过,中原皇帝玩了一把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后,他们反而不适应了。
      觉得这不是中原应有的特性,更应该温顺、温和,如同绵羊一样,任由他们随心所欲地宰杀。
      父子俩心里都明白,大明在朱由校的带领下,已经开始崛起。
      …
      …
      大明开始变得强大起来。
      一支六七十万的新军,就能把皇太极的三十万后金精锐全歼。
      说明大明的战斗远不是他们先前猜测的那般不堪一击。
      显然他们在辽东的战绩,那是大明战争造就的。
      非大明军队不强,而是因为内部各类因素造成的结果。
      熊廷弼和袁可立得到

第20章 想要帝国长盛不衰,那反腐便是关键儿[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