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7章 两国来使对大明新认知[1/2页]

重生大明:帝王的雕刻术 酸菜鱼1111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大元当年虽然退出中原,退出大明现在有的疆域。
      但是人家退出中原,却又能把金国和辽国按在地上锤。
      要不是大明和大宋给两国撑腰,只怕两国当年就已灭国。
      时移世易,现在的格局再一次出现当年的境况。
      大明又从摇摇欲坠中强起来,大宋的强者仍旧是最多的一个国家。
      大元同样处心积虑地谋划荒州和金州的统一
      ,进而拿下明州和宋州。
      以此作为跳板,统一九州。
      大元从来都没有丧失统一九州的雄心,
      一直都在努力。
      "这次三国贸易协商,将由顾爱卿领衔,毕爱卿和王爱卿配合。”
      “事儿成了,达到我们事先预定目标,那我们的各种计划都能提前一步完成。”
      “所以,三位爱卿能不能再提前完成大明各类规划,就看你们的努力。”
      王阳明兴奋道:“陛下,臣一定竭尽全力完成此事。”
      在教育上,王阳明比谁都更在意,他这辈子最大的理想便是把自己的创立的心学付诸行动。
      朱由校又为他画了大饼,王阳明干事已甘之如饴。
      海瑞却把目光看向三人,好像在警告三人,切莫吃回扣,否则都察院便要请他们去喝茶。
      王阳明对海瑞的性格太透了,翻了个白眼,便直接无视。
      顾秉谦和毕自严只能露出苦笑了。
      难怪当年所有人都怕海瑞海公,与其同朝为臣,真的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看谁都像贪污分子,这就是反贪大佬的尿性?.
      完颜洪烈和耶律楚材两人都不是省油的灯。
      大明的崛起,让他们看到自己国家崛起的希望,只要有一个模板供他们学习。
      这一次两人主动请缨前来大明协商贸易问题。
      就是抱着学习的态度,至少他们放得下身段,愿意学习别国强国经验。
      无疑九州诸国,大明才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朱由校短短三年间,便已把大明带上了复兴的道路上。
      目前大明的军事已经是强国,唯一欠缺的便是大明经济。
      不过,大明的经济,从明太祖到前任光宗皇帝,都没有把经济搞好。
      朱由校主导的经济强国,已经初有成效。
      经过士绅特权的取缔,大明的国税便已提升了五倍。
      单是国税收入,便已高达五亿两银子。
      等大明所有土地全面恢复,三十亿两银子已是最低预算。
      商业在一次改革,百亿两银子的国税轻而易举便能实现。
      海洋贸易如果打开,不出十年,大明的国税将高达五百亿两银子。
      距离大明三十年彻底实现千亿两银子的国家财政税收不再是梦。
      大明的规划分为五年计划、十年计划和三十年计划,这样的规划性经济,的确很有搞头。
      至少他们看到了复兴的希望。
      学**明无疑是最好的。
      完颜洪烈向耶律楚材道:“楚材兄,看到自己国家复兴的希望了么?”
      耶律楚材惊叹道:“明皇是个了不起的皇帝!”
      “尤其他的魄力,让我震撼。”
      完颜洪烈颔首道:“是啊,敢掀翻士林,另择人才。”
      “明皇已做了别国想做而不敢做的事。”
      “就凭这点,大明不兴都没天理。”
      耶律楚材道:“尤为重要的是,明皇创建的赏金猎人公会真的可行。”
      “轻而易举便掌控了大明江湖力量,把江湖所有力量纳为己用。”
      “这份能力和魄力,
      一样值得我们学习。”
      “可惜我们都无能为力,明知道创立一个这样的工会出来,但国情不许啊
      ……”
      以他们对自身国家内部的贪腐,建立起来的工会也不会得到认可。
      尤为重要的是,他们没有顶流炼丹师,有的都是些拿不出手的专业型炼丹师。
      大明可以拥有炼制陆地神仙的破境丹和悟道丹。
      这只有定州和秦州才有的人才,大明竟然有了。
      通过丹药都能让一个帝国崛起强起来,至少做个经济大国是没有问题。
      他们的国家不能炼制丹药,不能量产,通过大明的贸易来强化自身国家力量。
      完颜洪烈满脸忧愁地说道:“如果能谈成贸易,便是付出一定的代价,那这次出使大明也是成功的。”
      耶律楚材笑道:“以我对明皇的了解,明皇会同意的。”
      “毕竟我们都有共同的敌人。”
      “大元就是我们周边所有国家的公敌。”
      “大明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大元吞并大辽和大金。”
      “你们国家一直在摇摆不定,以为联合大宋、大元可以分一杯羹。”
      “待我大辽灭亡,下一个就是大金。”
     &nbs

第47章 两国来使对大明新认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