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8章 设计者的秘密[2/2页]

不朽从二零一四开始 云山雾罩的云雾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d》的游戏体验联系起来。
      看得出来,《Flappy
      Bird》这款游戏的设计者显然深谙心理学中“强化”和“奖励机制”的精髓,游戏虽然操作并不容易,但每次挑战失败后的重试按钮总是那么诱人,这就是经典的“延迟奖励”模型。
      "这游戏开发者一定有心理学背景,甚至可能就是个心理学高材生。"
      何诗逸突然笑了,觉得自己好像发现了设计者的“秘密”。
      何诗逸打开了一个专业群,和群友们分享他有关于《Flappy
      Bird》这款游戏的分析。
      “你们不觉得吗?《Flappy
      Bird》看起来就是个极简游戏,但它其实利用了玩家心理中的挫败感与成就感的平衡。你每次觉得自己能飞得更远,但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失败,这种循环让人停不下来。”
      看得出来《Flappy
      Bird》这款游戏是真的火了。
      何诗逸抛出有关于《Flappy
      Bird》的话题没多久,很快就有人回应了何诗逸。
      “学长,你也在玩这个游戏啊,我最近也在玩这个游戏,确实有你说的那种感觉,这个游戏确实是拿捏游戏玩家心理的,而且拿捏的还很到位,很少有游戏能这么直接地把人玩得死死的。”
      “是啊,”何诗逸笑着说,“这游戏有点类似于我们学习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失败会激发更强的动机去成功。越是难以达成的目标,越是让人上瘾。”
      何诗逸的观点引起了很多潜水党的注意,有的也参与进来这场讨论。
      而有的一时间不明所以,不过看得出来群友们似乎是在讨论《Flappy
      Bird》这款游戏。
      于是也默默下载了游戏准备研究一下。
      研究之后,很快也加入了讨论之中。
      而说到发起这场讨论的何诗逸呢,更是感觉收获良多。
      在这场讨论中,何诗逸感觉他懂了很多。
      仿佛已经从玩家的角度进入了“研究者”的思维。
      他还特意在论坛上发了一篇长文,分析了《Flappy
      Bird》如何通过简单的设计打破传统游戏模式,并巧妙利用玩家心理,使游戏具备了令人上瘾的特质。
      何诗逸的这篇帖子在社区中引起了热议。
      很多玩家纷纷表示深有同感,甚至有心理学专业的玩家也加入了讨论,进一步深入探讨了游戏背后的心理机制。
      当然,并不是所有玩家都对何诗逸的分析感兴趣。
      也有玩家对何诗逸的分析表示强烈质疑的,还有人说何诗逸是故作高深的,还有人对何诗逸专业性表示怀疑的。
      看到这些阴阳怪气的评价,何诗逸只感觉气血上涌啊。
      何诗逸这暴脾气,果断选择针锋相对。
      当然,何诗逸也没有亲自去嘴炮撕逼。
      而是选择将自己的分析统统写在自己的论文里面,
      不是质疑专业性吗?
      那我就专业给你们看。喜欢不朽从二零一四开始请大家收藏:

第38章 设计者的秘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