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秦耕出现在医生办公室门口。
      刘恒给大家引荐。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秦耕院士!”
      李院士,谭院士都是心里一颤,这些年,秦耕的名字听过很多了,可以说是如雷贯耳。
      但今天一见,李院士和谭院士不免有几分轻视,因为,秦耕看起来还没有40岁!
      40岁,在李院士,谭院士眼里那还属于未成年!
      因为他的学生的学生都已经40岁了!
      一般的规律,医生这一行,应该是在45岁之后才进入到最佳状态,到50岁到60岁才是黄金阶段。
      你秦耕不到40岁,再怎么厉害,只怕有很大的泡沫成份。
      刘恒接着又向秦耕介绍李院士和谭院士,秦耕赶紧上前,说:“请前辈指点!”
      接着,徐飞龙救治病例讨论会开始。
      刘恒没有回避,他要听专家的讨论。
      躺在重症监护室里的徐飞龙,因严重心血管疾病生命垂危,这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倍感压力。
      李院士、谭院士和秦耕院士三位国内顶尖的医学专家齐聚于此,商量徐飞龙的救治方案。
      李院士率先发言,他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目光坚定地说道:“根据徐老目前的各项指标,我认为应该采用我在《心律学》中提到的治疗方案……”
      他的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毕竟他作为我国现代心血管方面的奠基人之一,在心血管研究领域有着极高的造诣。
      谭院士却微微摇头,他清了清嗓子,反驳道:“李院士,您的方案固然有其优势,但徐老的病情复杂,我觉得更应该从药物作用机制的角度出发。我在《心血管药理前沿探索》中详细阐述了心血管药物的作用原理,我们可以利用新的药物作用理论……”
      谭院士在药理学领域成绩斐然,他的观点也有着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就在两人争论不休时,一直沉默的秦耕院士开了口:“二位,
      徐老的身体状况特殊,我们不能只关注心脏本身,还需要综合考虑他的整体身体机能。我认为,通过调节身体其他系统的功能,或许能为心脏的治疗创造更好的条件。”
      秦耕的观点让在场的人都陷入了沉思。
      一时间,会议室里争论声此起彼伏,三人各执己见。
      每一个观点都有着深厚的学术背景和实践经验作为支撑,谁也无法轻易说服谁。
      三个人的争论很难统一意见。
      刘恒此刻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无名之火。
      他深深地意识到了一个残酷而又无奈的现实:无论是在行政管理领域,还是如今所涉及的学术研究方面,按照等级来做出决策往往都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尽管人们常常期望通过充分的讨论和辩论能够让道理愈发明晰、真理得以彰显,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恰恰相反,如果缺乏一个具有绝对权威的人物来加以压制和引导,那么最终很有可能连一个可行的方案都无法敲定。
      这不,就在今日,他便遭遇了这样一个棘手的难题。
      三位德高望重的院士针对同一个议题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且每个人都说得头头是道,令人难以辩驳。
      然而,他们之间的意见却始终无法达成一致,如此僵持下去,恐怕到最后也难以形成一个明确而清晰的决策结果。
      这无疑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此时,刘恒或许应当当机立断地制定出一条临时规则,即在这三人当中推举出一名组长,而后所有的最终决策均交由这位组长拍

第569章 争论激烈[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