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十六章 且坐令[1/2页]

青川旧史 梁语澄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话说太医院得了密令,并不敢将此次顾星朗的病症细节外传,因此合宫只知君上抱恙。五天过去,顾星朗痊愈,除了太医局那几位惊疑,倒也无人觉得不妥。
      而最受后宫众人关注的,自然是有关?夫人的下文。连续五日侍疾,突然而耐人寻味,那么接下来,君上会去折雪殿么?
      顾星朗依然没有去折雪殿。
      但另一件耐人寻味的事发生了:连续三晚戌时,阮雪音都去了挽澜殿,且是涤砚大人亲自带辇轿去接。
      最耐人寻味的是,戌时一过,阮雪音便会从挽澜殿出来,由辇轿再送回去。
      连续三晚,皆是如此,一个时辰,做什么呢?
      没人往侍寝的方向想,因为听雪灯没亮。大祁的规矩,后妃不宿挽澜殿,也包括不在挽澜殿侍寝。据说太祖定下这道规矩,是为警醒顾氏历代君王严加自律,无论坐享怎样的声色犬马、人世繁华,回到挽澜殿,便得记起自己是谁,身负何种责任。
      当然,也是顾夜城自己于显武七年打破了这道禁令,便是名垂青史的夜宿挽澜殿。
      尽管有些打脸,但直至太祖驾崩,显武一朝也只明夫人能宿挽澜殿。因此没人认为太祖陛下定力不足,反而增加了这位传奇君主性情的一面。而夜宿挽澜殿亦成为近百年来,大祁乃至整个青川最被津津乐道的君王情事。
      这个故事过分出名,以至于挽澜正殿上绕檐顶一圈的百盏听雪灯,也被蒙上了浓重的传奇色彩。历代入挽澜殿当差的宫人,入殿第一课,就包括学习“点灯”的规矩。
      祁宫中亮灯,无论室内还是室外,一应叫掌灯。只有一种情形叫点灯,便是点听雪灯。
      这件事仪式感过重,在祁宫乃至大祁民众心中位置太高,以至于历代祁君都不敢在此事上“舞弊”——
      但凡有嫔御留宿挽澜殿,哪怕没有留宿,仅仅是侍寝,亦不敢不点灯。
      仿佛太祖陛下永远在看着。
      遵循这道规矩,就像遵循祖训。
      然而太祖之后,从太宗到定宗,听雪灯是真的没再亮过。算起来,当年见过听雪灯亮彻霁都夜空的孩童,最小的如今也年过八旬了。
      那些老人常说,可惜啊,那般盛景,你们是无缘得见了。
      听雪灯没有亮,所以?夫人夜夜去挽澜殿不是侍寝。
      那是做什么?
      “连续五日侍疾,已是点眼,君上无所谓,我是万不想被她察觉的。”
      “我不找你,你也要来找我。”顾星朗正在批折子。
      “借东西一事,我已经等了几个月,不在乎这几天。”
      “你连续五日侍疾,满宫都在议论。若当真是她,你已经暴露了。”他放下笔,走过来,坐到她对面,“你一直没说,到底为何疑心她。”
      “我在她身上闻到过。”
      “什么?”
      “那种气味。我一直以为这世上不会有第四人认得此药,是因为老师说,这其中有一味药材天下间只蓬溪山药园有。老师从不说没把握的事。”
      “有没有可能,五年前竞庭歌将它带去蔚国,泄露了?”
      “蓬溪山的事,我们一个字都不能外传,尤其是药园。此为门规。如今我与你讨论,完全是因为你中了招,已经知晓。她比我更谨慎,不会泄露。”
      

第三十六章 且坐令[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