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6章 罗霄:本官这就替主公收了张燕父子[1/2页]

三国:袁熙的争霸系统 忍者枭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除了袁熙自己,没人知道,杀郭图这样的小人,还有一个天大的作用:可以提前杜绝袁家大元帅级的名将流失。
      这位名将,就是张?。
      后来官渡之战爆发,袁曹两家为争天下,激战到最关键时刻,郭图小人出了个烂计,袁绍听了,结果大错特错。
      郭图为了洗刷自己的错误,竟然不惜逼反张?和高览!于是这俩名将投了曹操,受到厚待。
      现在好了,这事不会发生了,张?应该能留在袁家了。
      想到这,袁熙也算是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
      属下太能干,主公就活的轻松。
      冰化了,袁熙在亲卫队的护卫下,带着三位妻妾泛舟游玩,享尽人间清福。
      护卫他的亲兵大将,正是常山赵子龙。
      训兵,积粮,让治下百姓过的宽松,提升幽州的综合实力,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绝不是光靠三天两天就能做到的。
      这大争之世,现在各郡官员都搞起了“自封”或“世袭”的把戏。
      为了表示还遵从朝廷,官员们搞了特别滑稽的仪式:写一份奏章,面向洛阳方向烧掉,表示已经向朝廷请示过了。
      至于皇帝同意与否,不重要。
      不同意,人家也当你同意。
      本来应该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现在又“自诸侯出”了。
      而且诸侯们任官,也不再使用臭名昭著、腐朽之极的察举①征辟②制,境界高眼光远的诸侯,像曹操、孙策这种,奉行唯才是举的政策,大力提拔寒门子弟中的人才,极大的凝聚了治下百姓的向心力。
      而档次低些的诸侯则是任人唯亲,像刘表那种,把蔡瑁、蔡中、蔡和这样的亲戚也都放到统兵大将的位置,而甘宁这种天下一流的绝世虎将,当成垃圾来用,于是手下离心离德,人心思变。
      所以人中之龙诸葛亮、庞统这样的人,宁可隐居,也不屑为刘表所用。
      幸好现在的袁熙不再是原来的纨绔子弟,当他听人说,中原李进家族的顶尖人才李典,在曹操手下当大官,接连立功,破格升官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绝对不可搞刘表那套。
      必须学曹操和孙策。
      公然杀郭图这事,他做的很有魄力。通过此举向所有人表示,在河北,我愿意用谁就用谁,只要是我的手下,哪个杂碎敢逼逼,就杀你全家。
      你嘴不是臭吗?
      你不是喜欢当喷子吗?
      对付喷子最好的办法就是斩首。
      斩了你的狗头,你就没机会喷了。
      袁绍不说话,不表态。
      因为他知道袁熙现在羽翼已丰,不再是当年的庸弱之人了。
      他更明白,这么强的儿子,若是当成臂助,则自己得利巨大。
      若闹翻,他对手下人这么“护犊子”,肯定是不会鸟自己的,到时自己反而难堪。
      袁熙以如此极端之方式保护手下,传遍幽州,一时间,各路人才如过江之鲫,尽入袁熙麾下。
      幽州那些隐居的大才小才,有主动投靠袁熙的,也有因有贤名被征召的,由袁熙亲自面试,由高柔和陈群亲自考核,十成中,有九成都能胜任。
      三位美人轮流侍寝,这天轮到甄宓,她给袁熙敬酒,笑道:“幽州的人才,都要被夫君收尽了。”
      “还没,还差一个张燕,这人躲在深山中,虽然现在不敢与袁家为敌了,但若不能收服,或是剿除,终究是个祸患。”袁熙高兴地接过酒杯,她觉得宓儿今天的肚兜很好看。
      “这些大事,不是妾身这种女流之辈所能想明白的,只盼夫君不要太过劳累……”
      “是啊,还得留着力气把宓儿喂饱呢……”
      “唉呀,你坏透了……”
      正在袁熙思虑如何对待张燕势力的时候,其实张燕也熬不住了。
      山中粮食是肯定不够吃的,这么多百姓,拖家带口的跟着自己,算上野菜和腌鱼,每人每天也只能吃一顿饭,都不知饿死多少人了。
      那也没办法,不这样的话,所有人,全熬不过这个冬天。
      张燕父子都快饿成皮包骨了,他不是没动过劫掠幽州军队或是百姓粮食的心思,幽州兵不多,按以往经验,没必要怕他们。
      但袁熙上任后,他手下大将田豫率兵以少胜多,暴打来势汹汹,兵多将广的乌桓,不但干挺了对方,还收编了对方的上万俘虏,充到军队中!
      他张燕能在这乱世活到现在,而且以他的身份,黄巾余党,是受所有诸侯联合剿杀的对象,这说明至少他这脑袋,是绝对不笨的。
      他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
      现在袁熙的态度很暧昧,从来没说要打他,也从不主动派兵进山找自己麻烦。
      但是呢,张燕为了利益,曾联合公孙家打袁家好多次,万一要是能灭了袁绍这杂碎,可以得到巨额利益……
      可是要是没有穿越者的先知之能,赌博这

第36章 罗霄:本官这就替主公收了张燕父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