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三月初十
      随着主考官贤王入场,为期九天的会试正式开考。
      随着一阵锣声响起,今科第一天的考题也终于新鲜出炉。
      第一天是工部出题。
      工部尚书农禾的题目不多,只有三道。
      第一道:古今用工逾度,却效率不佳,工匠苦不堪用,可以筹工增效,改制用新。
      换句话说就是如何增加工匠效率。
      第二道:水利关乎社稷之要,农务之本。试析历代水利工程之得失,
      并论今之工部当如何兴修水利,以保民安、促农丰。
      这就有点捧皇孙臭脚的意味了,从这个题目中王清晨估计永济渠的开通已经有了眉目,这是在为皇孙开路?
      第三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今工部欲改良营造器具,提高工程之速与质,当如何行之?试详述其策。
      这道题就有些难度了,除非熟悉工部事务,说不定能答个一二。
      如果真的一点都不理解,那就只能望洋兴叹了。
      不过这些题目对王清晨来说都不是事,他也大概知道怎么写了。
      王清晨也没有多加思索便开始书写:
      论筹工增效与改制用新
      古往今来,诸多工程浩大,需大量人力投入,然用工虽多,却往往事倍功半。
      或因管理不善,权责不明,致众人虽劳而无功。或技术陈旧,工具简陋,难以应对复杂之工程。
      又或资源调配不当,材料匮乏、人力浪费,使得工程进展缓慢,工匠疲惫不堪。
      故今进新制:流水线改制法
      时工制如流水,流水通,用工通也,……
      王清晨写的自然是沿用至后世的流水线用工制。
      现在的工匠还是传统的传承制和师徒制,培养一个工匠的周期太长,这才导致效率低下。
      如果使用流水线工制,用工便不再局限于成熟工匠。
      即便是学徒也能掌握关键工艺,提高功效,降低用工成本。
      不过王清晨的策问写的比较务实,如果是真正的高手自然能看出其中的价值。
      但是如果放在一般考官眼中,可能只会觉得可笑。
      毕竟师徒制这是传承至今从未变过的制度,贸然挑战其权威说不准这篇考卷就要吃灰。
      不过让他抛弃精华而取糟粕,他也是不愿意的。
      有了中心论点,其余骨架部分就比较容易构建了。
      由于是开篇,所以王清晨对于第一道题目书写尤为认真,不仅词句逐一斟酌,就连句式也尽可能华丽。
      毕竟面对会试他也想要以最好状态,取个开门红。
      至于余下的两道题目王清晨倒也没有放松,策论中也夹杂这一些前世的经验积累。
      虽不说开创新制,但也足以让人眼前一亮。
      不过也不知道考官能否看出其中价值。
      如果是工部主考作为监考的话他并不担心,但要是其他人就很难说了。
      所以他只能语尽实用,词尽华美,这样即便看不出其中价值也能看其辞藻给个高分。
      人一旦忙碌起来真的能达到废寝忘食,王清晨洋洋洒洒,对于期待已久的会试自然肆意挥洒才华。喜欢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请大家收藏:

第197章 工部出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