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90章 文学的价值观[2/2页]

【错付】 孟孤魂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陪你去买。”
      张浩听了,转怒为喜,看着刘越说道:“好啊,那咱们现在就去。”
      说完,两人便转身向教室外走去。于轩和李强看着他们的背影。
      于轩看着李强那认真的样子,不由得笑了出来,他说道:“强子,你干嘛这样,这里不是还有一根吗,给浩子一根又不会怎样。”
      李强却固执地摇了摇头,说道:“我就是不给,这是我特意给你买的,你得快点吃,别管他们。”
      于轩无奈地摇了摇头,心里暗笑李强的孩子气。他知道李强是出于好意,想让他多吃点。
      不一会儿,刘越和张浩再次走进了教室,这次张浩手上不仅提着一个袋子,嘴里还叼着一根烤面筋,吃得津津有味。他们径直走到于轩和李强面前,张浩把袋子往桌上一放,发出“砰”的一声响。
      “来,轩子,尽管吃!”张浩豪爽地说道,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
      于轩看着眼前的袋子,里面装满了烤面筋,不由得笑了出来。说道:“浩子,你们买这么多?”
      刘越也在一旁笑着说道:“是啊,大家都知道你喜欢吃烤面筋,所以就多买了些,说是要让你吃个够。”
      于轩看了看李强,李强的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显然,他对于张浩和刘越的举动也很满意。
      张浩看着李强那得意的样子,假装生气地说道:“刚才都不给我,现在怎么吃我们买的?”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调侃,几分委屈。
      李强却毫不在意,大口咬着手中的烤面筋,笑着说道:“我就吃,怎么了?你打我啊?”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挑衅,但嘴角却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张浩听了,嘟着嘴哼了一声,假装生气地转过头去,不再理睬李强。他的样子看起来有些可爱,又有些倔强。
      刘越看着他们俩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起来。他走到张浩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好了宝宝,别生气了。”
      张浩听了刘越的话,脸上露出了一丝羞涩的笑容。他转过头看了看李强,发现李强也正在看着他,两人的眼神在空中交汇,仿佛都在说:“咱们和好吧。”
      于是,张浩率先开口打破了沉默:“好了,强子,我大人有大量,就不跟你计较了。”
      李强听了,也笑了起来说道:“行,浩子,我谢谢你的原谅。”说着露出调侃的笑容。
      四个人吃完烤面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张浩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纸巾,细心地分给大家,说道:“来,擦擦嘴。”
      大家接过纸巾,纷纷擦了擦嘴。李强擦完后,还把纸巾叠得整整齐齐,放回了袋子里。
      于轩则开始收拾起课桌上的东西,他把吃剩的烤面筋签子和纸巾都拢在一起,然后起身走向教室后面的垃圾桶。
      “轩子,我来帮你扔吧。”张浩见状,连忙站起来说道。
      于轩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不用了,浩子,我自己来就行。你们聊会天,我马上就回来。”
      说完,于轩便拿着垃圾走向了垃圾桶。他把垃圾扔进了桶里,然后拍了拍手,转身回到了座位上。
      此时,刘越正和李强聊着天,不时发出阵阵笑声。于轩回来坐回自己的位置,和他们聊了起来。
      他们正聊得开心,笑声充满了整个教室,然而就在这时,上课的铃声恰好响起,清脆而响亮。
      李强、刘越和张浩纷纷回自己的座位上坐下。李强坐得笔直,眼神专注地看向讲台,刘越则轻轻地整理了一下桌面,确保自己的学习用品都摆放整齐。张浩则有些意犹未尽地看了看四周,最后也乖乖地坐回了自己的座位上。
      于轩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他看了看周围的同学,发现大家都已经安静下来,准备上课了。
      随着老师的脚步声逐渐临近,教室里变得更加安静。大家都屏息凝神,等待着老师的到来。
      当班导站在讲台上,陆炎作为班长,条件反射般地站了起来,大声而清晰地说了一声:“起立!”
      全班同学仿佛也被他的声音所感染,纷纷站了起来,整齐划一地齐声喊道:“老师好!”
      班导微笑着看了看大家,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说道:“都坐下吧。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古代文学的价值观。”
      班导站在讲台上,目光扫过全班同学,他的声音温和而有力,开始深入浅出地讲解古代文学的价值观。
      “同学们,古代文学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刻的人生哲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古代文学中的价值观。”
      他首先拿起一本古籍,轻轻翻开,指着其中的一段文字说道:“比如这段《论语》中的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孔子提出的仁爱之道,也是古代文学中非常重要的价值观之一。它告诉我们,要尊重他人,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接着,班导又引用了《诗经》中的一句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他解释道:“这句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和纯洁的爱情,更体现了古代文学中对于美好品德和人格的追求。它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修养、有品德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喜爱。”

第90章 文学的价值观[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