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旅长说这一仗不难打是有原因的。
      一是此战的目标并不是跟鬼子玩命,而是把鬼子的注意力吸引到303军身上。
      要达到这个目的并不难。
      相比之下,鬼子打西北更多的是为了在战略上对西北的八路、晋绥军和其他国府军形成威慑,真正的目的是拿下关中,威胁山城和川蜀地区。
      他们能在西北得到的利益其实相当有限。
      冀鲁豫则不同,占据这些地区可以掠夺到海量的战争资源。
      鬼子虽然被军国绑架,但是并不傻。
      当他们发现再次夺取西北需要付出的代价大到无法承受时,自然会放弃,转而把作战重心放回到再次打通南北交通线上。
      二是303军虽然虚胖,但主力部队的战斗力并不差。
      收复太原的过程中,张浩和旅长发现,鬼子部队的实际战斗力下滑的十分严重。
      而且鬼子十分不适应303军和八爷已经成熟的快节奏打法,尤其是不适应重装部队快速机动的作战方式。
      鬼子大本营给华北派遣军补充了大批的战车、重炮和战机之类的重型技术装备,却忽略了他们缺乏相关技术兵种的事实。
      也就是说得到装备加强的鬼子根本没办法发挥出这些装备的作用,依旧在使用阵地战和大兵团冲锋的野战战术。
      表面上看,303军和鬼子使用的都是炮兵轰完步兵冲,步兵冲完炮兵轰的打法,双方也都有一定的空中力量辅助。
      但两者的战术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303军可以做到凭借优势火力撕开敌人防线,进行远距离大范围的快速穿插作战。
      鬼子却没有这样的作战能力。
      两相比较,在兵力差不多的情况下,鬼子打得是点线作战,303军打得却是线面作战,天然克制鬼子的战术。
      最后是装备上的绝对优势。
      鬼子有的装备,303军都有,而且技术更先进、数量更多。
      303军有的,鬼子可没有。
      自303军有了空军,华北的鬼子就再也没有在战场上取得过空中优势了。
      鬼子那些引以为豪的装甲部队在全员装备了大量反坦克武器的303军面前,除了机动性,屁用没有。
      张浩很想说一句“优势在我”,但又觉得这种话不太吉利。
      “那就赶紧打吧,我还想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呢!”
      “你小子在山城睡了好几天,又在长安休息了一个多月,还累啊?”
      “我不是身体疲累,是心累......算了,不说这些了,这次的战斗您老人家来指挥,还是让刘琦山和丁伟国来?”
      “咦?你怎么不让李云龙那个混小子来指挥?”
      “老李?算了吧,那小子这两年有长进,但不多,顶天能指挥好两个师,兵力再多他就抓瞎了。”
      张浩和铁三角相处的时间长了,发现三人当中,真正能独当一面的只有丁伟国一人。
      孔杰虽然也不错,但灵活性和全局眼光差一些,适合守成,搞部队建设。
      所以张浩才让他去长安,让他经营关中的地盘。
      李云龙大局观上差太多,打急眼容易上头。
      他的战术灵活,但战略眼光欠缺,能做一把无坚不摧的钢刀,却做不了稳坐指挥部的帅才。
      当然,这是以张浩的眼光看老李。
      张浩接触的都是超级大佬,眼光很高的。
      事实上,以老李的能力,在如今的华国,那绝对是顶尖将领。
      这就叫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相比孔杰和李云龙,张浩反而更加看好刘琦山、梦庆元、王沥川、何朝然这批人。
      这批人受过良好的教育,专业知识相当扎实,可塑性非常强。
      尤其是刘琦山,堪称最强辅助。
      他指挥一线作战可能比不过铁三角,可在部队管理、作战计划制定、部队协调指挥上完全不比旅长差。
      自从一好让他给张浩当军师后,在军事上张浩就再也没有费过什么心思了。
      即便旅长不在,303军依然可以快速的发展壮大,他功不可没。
      用旅长的话说,刘琦山只是缺乏一个合适的舞台而已。
      一好给了他发挥的舞台,他身上的闪光点就再也没有谁能遮挡了。
      旅长问张浩,“你打算安排一下李云龙了?”
      张浩点头,“不止是他,还有梁大刀、刘根生、秦乐、梅重等人。”
      “梁大刀的指挥能力到团一级就已经到头了,当旅长实在太勉强了。”
      “秦乐年纪不大,但是头脑灵活,老李不在的这段时间,他一直跟着王沥川,老王说好好培养一下,这小家伙未来至少能当个师长。”
      “梅重胆子小,不过他在部队里很受欢迎,语言能力也不错,让他继续当外语老师有些屈才了。”
  &

第205章 打包带走[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