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多少。
      黑钱、规费够社团运转,干净的钱够小依云乱花,遇到点事情能及时调动出来,这就足够了。
      这些钱,是他给老家的飞机、军舰提速用的。
      就在乘飞机从弯弯回来的时候,看到了海面上弯弯省的军舰。
      尽管也是老旧的军舰,但是,比老家的军舰.....
      唉......
      财政困难,许多兵工厂都需要转行一部分生产民用工业品来维持生存。
      这也就有了民间“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的顺口溜。
      军队建设给经济发展让路。
      几乎是迟滞不前。
      96年,大炮上舰,得是多无奈的情况下才能想到的办法?
      这是一代人的痛!
      虽然后来,我们也从征调民船才能投送兵力发展到具有全方位投送的能力,这里面的艰辛曲折,科研人员默默付出了多少,谁能数得清楚?
      “核子雪糕”。
      研究复合材料的厂子造塑料拖鞋。
      长虹.....是我们仅有的生产机载火控雷达的厂子。
      为了生存,转行做家电。
      万幸,话事人倪润峰老先生富有远见,不管再难都没扔下军工这条路,卖电视挣的钱反哺雷达的研发。
      成飞,就是造出歼20的厂子。
      为了能运转下去,喊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口号。
      也走上了民品市场的路子,汽车、摩托、干洗机、千斤顶、铝门窗、模具、旱冰鞋、烟灰盒……几乎什么都干。
      宋总师还在单位门口摆摊卖过挂面。
      当时有人非常直白地说,想搞歼10就是“5分钱想上长城”,完全不切实际。
      然而,他们在不熟悉的领域里摸爬滚打十几年也没放弃初心。
      熬过寒冬。
      为国防建设,交出不菲的成绩。
      当初,网络还不发达,秦欢只能通过杂志了解最新的军事装备。
      上面关于别家的“宙斯盾”“八八舰队”大书特书。
      就连栓动L85都能吹一番。
      而我们这边,常年见不到新装备。
      但凡出现一款,他都要兴奋好久。
      就连后来在网络上饱受诟病的95,秦欢当时在杂志上看见这把新枪的时候,心里的激动难以言表。
      斥15块8毛钱的巨资,把那本杂志带回学校跟小伙伴分享喜悦。
      从此,带小握把的95,就成为他心中的白月光。
      虽然后来有了191、192这些朱砂痣,但是每每在网上看见有人吐槽95这不好那不好,秦欢都想化身键盘侠反驳。
      总之。
      艰难万阻,挡不住伟大复兴。
      老人家卓越眼光,敏锐地抓住了发展经济的窗口期,这才有了后来的厚积薄发。
      各种装备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心花怒放。
      055下水,海军开始下饺子。
      再看“八八舰队”......那些破烂货在哪呢?喜欢港综:我也可以爱国请大家收藏:

第189章 ,/.[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