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见连大猫这夯货也跳出来捣蛋,赵凡天这下可犯难了,造神这事挺费脑子的,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商三官那档子事,纯属歪打正着,不可复制。
      毕竟这玩意不是简简单单建个庙那么简单,即便是个野神,终究还是要有人祭拜,方可享受香火的。
      虽毫无头绪,也只好胡乱答应下来,换来片刻清静。
      当天夜里,小柳儿又习惯性的出门遛弯了。
      这小猫头鹰虽说已经成妖,但习性还是改不过来,虽然白天迷迷糊糊,但一到晚上就精神。
      之前住客栈的时候,它没地方逛,只好现出原身,飞到外面瞎溜达。
      如今住的这地方,可以是有大院子的,自然不需飞出去锻炼了,在院子里跑几圈,发发呆,时间过得也蛮快。
      但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敲门声。
      “咚咚咚”
      “要吃馎饦(bó,tuō)吗?”
      “我这里有现做的馎饦。”
      (馎饦:馎饦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水煮面食,通常被称为“面片汤”?。
      南宋的年夜饭中,馎饦是必备的三大标准件之一
      用清水和面,不加酵粉,掐成小面段,搓成“两头翘、中间凹”的形状,放在菜羹里煮熟。)
      伴随着敲门声,一个沙哑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别说,小柳儿确实有些饿了,正打算变化出去,到城外抓几只田鼠吃呢。
      没想到这大半夜的,还有人卖馎饦,小柳儿忙应了一声,从里面将院门打开。
      只见门外站着一个老妇人,佝偻着背,年纪大约八九十岁。
      裸露在外的皮肤如同风干的橘皮一般,满是褶皱,稀疏的几缕白发在风中轻轻飘动,几乎可以数得清。
      她脚下还放着一副担子,前面是一只炭火炉子,后面则是一个小木架,里面放着面段、葱姜蒜,还有油盐酱醋这些调料。
      那老妇人见到小柳儿开门,咧嘴笑了起来。
      她年纪虽大,但牙口却好得很,白森森的牙齿在月光下泛着白光。
      小柳儿素来心大,又在自家地头,自然不会多想,问道:
      “大娘,你的馎饦怎么卖?”
      这老妇人显然被小柳儿问住了,想了想,说道:“不贵,十个大子一碗。”
      小柳儿从怀里摸出十个老钱递了过去,“给我下一碗馎饦,多放些辣椒油。”
      老妇人应了一声,颤巍巍的挑起担子跟着小柳儿进了院子。
      小柳儿看她年纪大,本想帮她一把,却被这老妇推开了。
      别说,这老妇人虽然走路都摇晃,手劲却是不小,小柳儿愣是没抢过她。
      走进院子,老妇人熟练地支起那个炭火炉子。
      她捡起几块黑炭,添进炉膛里,一股呛人的炭灰味儿弥漫开来。
      她用铁筷子在炉火上拨了几下,幽蓝色的火苗贪婪地舔舐着新添的黑炭,发出细碎的噼啪声。
      火光映照在她那张枯树皮般的脸上,扭曲变幻,像戴了一张诡异的面具。
      她抬头看向小柳儿,悠悠的说道:“小公子,火烧旺了,现在就给你煮馎饦。”
      小柳儿这会儿满脑子

第441章 馎饦媪[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