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章 得来还是有点费工夫[2/2页]

重生:我的80年代 刀9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王山河猛然扭头,不可思议望着李建昆,这就……答应了?
      不再想想?
      他家倒不是拿不出两百块,但这摆明是个坑啊,精明于他老爸,可不喜欢被人坑。
      踌躇着回家不知该如何开口——
      自始至终,他都没想过要李建昆拿这个钱,一分也没想过。
      脑壳疼!
      李建昆暂时没解释,平静看着徐庆有,道:“班长,那你尽快把书搞过来,到时吱个声,我们好带钱。”
      徐庆有拍着胸脯,说:“放心,包我身上。”
      眼瞅这货侧头望向钟灵,立马补充一句,“我和钟灵同学只是在一块复习。”
      李建昆没理他,对钟灵问:“只是复习?”
      “嗯。”
      “那我暂时相信你了。”
      钟灵:“……”
      李建昆拽着王山河走远后,这姑娘仍没回过神儿。
      回去路上,俩货没骑车,边走边聊。
      “建昆,钟灵跟你说了啥,不是要揍那丫吗,咋突然变卦了?”
      “她说,喜欢的还是我。”
      “你信?”
      “王山河同志,你这是在质疑哥们的魅力吗?”
      “……好好,不说这。那书呢,200块啊,那小子肯定在讹咱,就这么被他讹了?”
      李建昆解释道:
      “徐庆有这种人哪,根正苗红,打死不会改口的,不然岂不证明他真在讹人?
      “这笔钱虽然不少,但山河啊,对比咱们一辈子的前途呢?
      “这应该是咱们能搞到复习资料的唯一机会。”
      王山河被说服了,沉默一会后,提议下午回趟家。
      徐庆有有句话没说错,学校确实乱哄哄的。
      每天都有不少外来的工人和知青进校蹭课,拦是不能拦的,还得对他们和学生一视同仁,美其名曰有教无类,实则是学校怂了。
      这就导致校园管理完全乱套。
      学校现在也不强迫学生留校,你要是有更好的复习环境,大可以拍拍屁股走人,还能减轻学校压力。
      李建昆欣然同意,事实上他早就迫不及待回家,看看记忆中的小破屋,以及华发未生的母亲,当然,还有他。
      这不是没交通工具么?
      山河之所以每年都换车,一半的报废,要算他头上。
      县城距离他们公社将近三十里路,腿着回去,对于他这个表里不一的家伙,就属实开玩笑了。
      另外,他也是为搞钱做打算。
      眼下在城关搞钱,都不靠谱,或者说都有风险。
      投机倒把这方面,城镇管理比农村更严格。
      比如说,有些城镇居民趁走亲戚,或打着回乡探亲的幌子,从下乡带回一些花生鸡蛋啥的,量都不大,装在随身小袋里,以为能神不知鬼不觉。
      但通常白忙活一场。
      乡下进城的要道上,总有设卡,工商可不是吃素的。
      相反在农村,细捋一下,他至少还能想到三条正经的搞钱渠道。
      一种是农村集市的自由买卖。
      此时乡下农村,常有赶集和庙会,农民自产自销一些统购统销之外的物资,是被允许的。
      问题是,家里的自留地就那么一小块,要不是紧衣缩食需要换点活钱,连糊口都不够。
      又哪有富余的产出可卖?
      第二种是包私活。
      有句话叫“七山二水一分田”,说的就是他们这一带的地理环境。
      由此可见,粮田在当地是多么稀缺的资源,根本不够满足老百姓的口粮,远远不够。
      那总不能饿死吧?
      所以本地的公社……反正他们石头矶公社,是允许农民包揽一点建筑、养殖和缝纫等私活的。
      大队批准,挣回钱买工分,通常5角钱十个工分。
      以此谋生。
      不是李建昆吹泡泡,他可是个老手艺人,原本这事完全做得。
      问题是,他不是农民。
      虽然是农业户口不假,但他目前的档案身份,是望海中学一名应届高中毕业生。
      你猜,公社准不准他包私活?
      第三种是搞社队企业。
      江浙一带不少地方的农村,这个年代社队企业仍然坚挺。
      说死皮赖脸也行,不讲钱德也罢。
      田地太少,养不活人哪。
      干得最红火的,大概要数隔壁×N的老鲁同志。
      这也是后来江浙的乡镇企业,领先全国崛起的基础。
      但这事只能想想,它不是一个能短期实现的目标。
      李建昆高低有点郁闷。
      但他还就不信了。
      带着领先时代四十年的记忆,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了半辈子,会被区区几百块给撂倒。
      不就是来正经的吗?
      来!喜欢重生:我的80年代请大家收藏:

第4章 得来还是有点费工夫[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