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85章 我有一策,东风自来[1/2页]

重生:我的80年代 刀9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八月份,最后一天。
      李建昆照例到菜门营鸽子市交货,收单,完了奔五道口商业区,老样子,找牛师傅买报纸,遂骑车颠回燕园。
      哎,业务量下滑严重啊。
      今儿才接到十来张照片。
      并非他李老师活儿不好,主要市场接近饱和。
      这年头,哪怕是城镇居民,还得是年轻人,一年能拍一张照片就算不错。
      五道口一带的市场,就那么大。
      得,总不至于没有,小钱也是钱。
      心态老的好处,便在于此。
      这叫豁达。
      回到宿舍,泡上一杯茶,电风扇打开,热风混合着热汗,却能催化出舒爽凉意。
      李建昆悠哉坐在窗边,阅起报纸。
      “咦?”
      人报副版上的一个标题,使得他虎躯一震——
      《外资香洲毛巾厂,在朱海落户》!
      李建昆手捧报纸,眸中流光溢彩。
      来了,终于来了!
      香山澳的商人曹光彪,在朱海建起了我国第一个外资项目,香洲毛巾厂。
      朱海相关单位,与香山澳纺织品有限公司,签订了毛纺来料加工协议。
      这是啥?
      日后大名鼎鼎的“三来一补”!
      而这整个事件意味着啥?
      改革开放的大门,已然推开一道缝隙!
      “唰唰!”
      李建昆找来小本本,做笔记,这是他每日坚持阅报后,养成的一个习惯。
      遂指尖跳动,转着英雄笔,托腮沉思。
      片刻后,又在本子上写下几段话:
      “改革开放临近!”
      “南方先行!”
      “我在北方,首都返城知青的就业问题,日益严峻,新业态的出现,指日可待!”
      “两个大势!我该如何借?”
      借势,经济学中的重要一环。
      众所周知,老犹子做生意厉害,就是……嗯,懂的都懂。
      犹太经济学家威廉·立格逊说:
      “一切都可以靠借,这个世界已为你准备好所需的一切资源,你要做的,仅仅是收集,运用智慧有机的组合”。
      唰唰唰!
      “现阶段,我没办法做正经生意,但我身边有知青,能向他们借资质!”
      “南方的资源,有钱就能借!”
      “我还缺,缺……一个经营场所!”
      撂笔。
      一个特前瞻性的商业企划,在李建昆脑子里初步成型。
      嗯,提前筹备,没有任何坏处。
      当下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两个大势,借到极致。
      开个小门店?
      浪费啊!
      时代带来诸多制约,李建昆再次陷入沉思。
      九月初。
      胡自强和吴英雄陆续归来,燕园复苏,重新洋溢起青春的活力,且越来越浓郁。
      1978年新生入学季,正式开始。
      “建昆,一起不?接学弟学妹去!”
      这个大眼贼,去密云山区待一个暑期,没晒黑,还白一圈。
      毕竟年轻,瞅着隐隐有点小白脸的感觉,忒不习惯。
      也是越发骚了。
      “你确定是去接学弟?”
      “要不你接?我接学妹,嘿嘿!”
      瞧,都不掩饰了。
      “英雄啊,别瞅了,你八成需要一位大姐姐的关怀。”
      胡自强夺过吴英雄手中的报纸。
      最近还有一件大事发生。
      全国几个重点城市,将于9月15日,举行出国留学生公开外语选拔考试。
      截至报名没两天。
      此事将掀开这个国家留学史上的崭新一页。
      后面整个80年代,出国留学,大抵成了几乎所有大学生的共同目标和愿望。
      比较遗憾的是,一

第85章 我有一策,东风自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