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87章 药瘤子[2/2页]

重生:我的80年代 刀9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   1979年2月。
      春节前夕,知青返城达到顶峰,一些大城市瞬间涌入几十万人。
      几乎同时,上面明言,提倡广开就业门路。
      个体经济的发展,由此拉开帷幕。
      “没几月了!”
      颠着二八大杠返程时,李建昆思绪飘忽,但眼神异常明亮。
      他没有直接去四合院,先回到燕园,该干嘛干嘛。
      待傍晚时分,这才如追风浪子般,来到暂安处162号。
      “滋滋滋~”
      “咕噜咕噜!”
      “吭哧吭哧!”
      瞅瞅,晚饭点,人最齐。
      院子里,十来个乱搭的窝棚中,热火朝天,都赶在天黑之前,烧晚饭。
      “诶你?不是上午那谁,怎么又来了?”
      “不都跟你说了吗,真住不下!”
      “瞧您一身体面,不至于租不起房吧?”
      李建昆刚进门就被发现。
      附近不少民房,也有对外出租的,租金略贵。
      “啪啪!”
      李建昆没逐一回话,鼓起巴掌,道:“诸位,我找你们有点事,好事!”
      晚上,九时许。
      海淀小镇已进入梦乡,月色下,散落着星星点点的灯光。
      老虎洞,康民巷。
      一幢院墙很高的民房内,却是灯火通明。
      “呼哧呼哧!”
      一只黑影,气喘吁吁跑到院门前。
      抬手叩门,三长一短。
      红漆木门打开一道缝隙,里面传来警惕的声音。
      “谁?”
      “辉哥?我,小涛。”
      “咋这么晚?”
      “不好意思辉哥,遇上点事,忙着搬家,活我不会耽误的。”
      “你自己去跟六哥解释!”
      韩涛也没放在心上,六哥特好说话,只要给你的任务,按时完成就行。
      院子里忙忙碌碌,十几辆自行车沿墙边停成一排,一群人忙着捆货。
      一只只麻布袋。
      里面装满各类药品。
      白天,另一组人马,用大米、面粉,或者各种票证,四处收来的。
      那些厂职工买药便宜啊,几乎就是白给。
      但这些药搁乡下,可老金贵了。
      香饽饽!
      其中一辆二八大杠,就是分配给韩涛的,他属于“骡子”,要趁夜里将药送往乡下,有人接收。
      “六哥!”
      在东厢房屋檐下,韩涛见到他们一伙的老大。
      姚六子。
      真名叫啥不知道,家中排行老六,因姚通药,干的又是这行道,江湖人称“药瘤子”。
      只有你想不到的药,没有他搞不到的药。
      “小涛啊,今儿有点晚呀。”
      姚六子三十出头,蓄着中分长发,瘦长脸,下巴特尖。
      躺靠在太师椅上,手勾着一把紫砂壶,不时嘬上一口。
      “对不住六哥,有点事耽搁了……”
      韩涛将事情娓娓道来。
      姚六子也是闲得无聊,饶有兴致搭话,“哟,啥人哪,这大方,给你们每人发十块?这够你们租房住半年。
      “你们有二十个吧?啧啧,不要脸皮,硬蹭!
      “人有这财力,随便花个几十块,请帮人轻轻松松把你们撵走。”
      韩涛挠挠头,咧嘴笑道:“嘿嘿,不光这呢,确实是个体面人,年纪还不大。
      “他准备买那院,推了盖楼房,说了,只要将来我们愿意,他那楼房里,首先给我们留空。”
      姚六子诧异,“咋的,楼房盖起来,还给你们住啊?”
      “那不是。”
      韩涛凑近几分,道:“六哥,人有内部消息,这不报纸上见天在吵么,他说上面已经决定,马上要解决我们知青就业问题,好像,准做点小买卖!
      “嘿!您说这事,改明我说不定能光明正大卖药咧!”
      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姚六子绝对是个精明人。
      嘬一口茶后,腰板离开椅背,眼眸闪烁。
      真要说起来,五道口那个地段,姚六子瞄中不是一天两天了。
      如今大学恢复正常招生,往后人流会越来越大,怎么看都极具升值潜力。
      且不提此事是真是假,搞栋宅子,搁那里不动,都是躺赚。
      这下算是提醒了他,同时给他吃下一颗定心丸——
      瞧,聪明人都开始行动,还有啥好观望的?喜欢重生:我的80年代请大家收藏:

第87章 药瘤子[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