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14章 你懂的有点多啊[2/2页]

重生:我的80年代 刀9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   换成强哥那条废柴,面对这阵仗,腿肚子不打颤才怪。
      两代六口人,老的忙碌一辈子,小的忙碌半辈子,只为一套房子而忙活?
      那小的将来孩子长大呢?
      “不敢不敢。”李建昆连连摆手。
      李建昆:“!!!”
      我的妈妈咪呀!
      李建昆:“……”
      不谈其他,但凡能让老百姓少背几年房贷,或者把那该死的公摊打掉,也是一件造福万民的好事。
      如此一对比,他们不知道有多幸福,职工家庭,房子多半是国家分的。即使是租住,人均每月一两块的房租,也算得上低廉。
      李建昆道:“老爷子可曾知道,港城有多少公司是离岸公司吗?”
      还来我就溜。
      老一辈经济学泰斗几乎到齐。
      马宏老爷子提出质疑,“这个虚假的繁荣的说法,是不是有些过了?我去过港城,那边入目可见的确实很繁荣,大厦林立,高耸入云,这些可不是虚的。”
      李建昆给强哥比了根中指,转身,大步流星踏出房门。
      推门而入,李建昆搭眼一扫,忽地生出一种打个哈哈,说我敲错了门,扭头就走的冲动。
      也就是他啊。
      马宏:“……”
      谁要真怀疑他是什么妖怪,便……怀疑去吧。
      “房价大跌,开发商停摆,老百姓买了楼花却拿不到楼,还要按期偿还银行贷款。而房地产公司背后的老板呢,他们早通过离岸公司的便捷,将大笔资金转移出去。
      “小李是吧,不用拘谨,过来坐吧。”李建昆深吸几口气,这会倒真有点慷慨赴死的意思了。
      李建昆顿了顿,摇头道:
      “你给港城的那种楼花房地产的经济模式,定义为预征税赋,能详细讲讲吗?”
      不待他屁股坐热时,孙志芳老爷子的一句话,差点没让他栽到地上。
      在场众人皆皱起眉头。
      燕园两年半的生活,平心而论,他没有真正融入进去,更算不上一个合格的学生,临了临了,总该……留下点什么。
      搞什么东东?
      只见办公室里何止扛把子一个,坐着一群老头!
      房门没有关死,留下一条缝隙,李建昆抬手敲了敲。
      他心里很有逼数,他相对了解的那点东西,纯粹是仗着多活了一辈子,真论知识底蕴,他给这些泰斗提鞋都不配。
      “等于说开发商没有任何资金付出,顶多进行了一次垫资,便开始产生收益。所以我才说,楼花模式,本质上是一场造富运动,富了开发商,却苦了老百姓。
      “没用的。即使地方政府把土地卖光,换得海量资金把民生福祉提升至最高,大量的炒房客不断哄抬房价,还有开发商从中推波助澜,最终老百姓的口袋依旧会被掏光。
      唯一的问题是不太够住,所以才要房改。
      那确实是一场浩劫。
      为这,他豁出去了。
      “以港城那种模式,开发商拿下地后,会立马用这块地向银行贷款,这样一来他们拍地的钱就回来了。他们也不必自个掏钱建房,地在那里,先弄个设计图出来,就可以对外卖楼花。
      这可整大发了呀。
      李建昆道:“会呈现出一种虚假的繁荣,国外称作房产泡沫。我们现在只谈到地方政府,还没谈到开发商。”
      这话听得在场大佬们面面相觑。
      是的,就是警示。
      亏得内地许多人,还羡慕港城人的生活,这可不就是表面光鲜,虚假的繁荣么?
      再加一个陈岱荪。
      “老百姓多半无法进行一次性付款,只能采取贷款,一贷数十年。刚才说地方政府拿了一大笔钱,可以快速改变民生,民生福祉能有多大的改变,才抵得上这几十年背负的贷款?”
      如此看来,港城的供楼房地产模式,当真不可取。
      一直没说话的薛暮乔老爷子,盯着李建昆,目光如炬,“小李同学,你怎么懂这么多?”
      这可不是简单去过几回港城,能说得通的,感觉都在港城待了几十年似的。喜欢重生:我的80年代请大家收藏:

第314章 你懂的有点多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