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853章 打骨折[1/2页]

重生:我的80年代 刀9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四合院的牌匾虽然还没挂上去,主要有些资料还在审批中,李建昆走了不少关系,应该快的,暂且就称呼它为创业家杂志社吧。
      在距离创业家杂志社不远的东厂社区,李建昆物色到一家小印刷厂。
      这片社区位于大草厂胡同以北,美术馆大街以南,东至王府井大街西侧,西至北河沿大街东侧,为啥叫……东厂,咱也不懂啊,不知和永乐的那个有没有关系。
      小印刷厂叫“红星印刷厂”,挂靠社区的企业。
      该说不说,红星这种厂名,眼下全国没有一万,也有九千。
      “李同志,您的这个要求,咱没法满足啊。”
      红星印刷厂的厂长办公室里,冯大山一脸郁闷,搞这个厂子两年多,也印了两年多的盗版小说,本以为终于能扬眉吐气一把……钱不钱的先不提,咱就想印点有格调的东西。
      谁承想,单是人家要求的一个彩色工艺,他的老掉牙设备就拿不下来。
      李建昆没有任何表情变化,他难道不知道这厂子不靠谱吗?
      他是来做生意的么,不,他是来一发入股的。
      “比金子还真。”
      李建昆熟悉未来走向,没这个顾忌。受他影响,像小王的山河古玩城、鲁娜的幸福百货,也是民营企业。
      把厂子办成这样,已经掏干他亲朋好友的所有口袋,要不是半辈子耗在印刷业,其他的啥也不会,原来的厂子又不景气,被迫下岗了,谁乐意干这个。
      “筹啊,贷啊。”
      当然,说到猛,还得是陈春仙猛。
      当年一点政策没有时,他就办起了民营企业……
      “你?你不也就是个……搞挂靠的吗?”
      “这你甭管,我有门路。”李建昆也不解释。
      这年头绝大多数创业者,都会选择联营或挂靠的模式,主要是担忧。
      有了先进的设备,自然不担心没有大生意,哪怕分出一半赚头,他肯定也比现在挣得多。
      “李同志,您是有钱人,站着说话不腰痛啊。好吧,就算能筹到钱,想搞到您要求的那种档次的设备,得去国外进口……您看,筹到人民币也不顶用。”
      地啊钱啊的,这都好说。
      冯大山叹息一声:“钱呢?”
      冯大山眼珠子骨碌碌转着,心头很是狐疑,又想着假如真有戏,他似乎左右不吃亏。
      主要问题是他不懂印刷行业,也实在没时间和精力去办一家印刷厂。
      办杂志社,必须要有自己的印刷厂,这年头民营企业没地位,指望别的印刷厂行不通。
      李建昆一脸人畜无害的笑容。
      他以为李建昆的杂志社,也挂靠在哪个集体下面,但还真不是。李建昆办的是实打实的民营企业。
      “冯厂长,不是我说,你们厂的设备也太老了,连个挂历也没办法印啊,怎么不换套新的?”
      “你说真的?”
      “冯厂长,咱俩打个商量行吗?要是我能帮你搞来这种设备,我们二一添作五,合伙干成不?”
      冯大山打算信他一回,反正见到设备再谈后续,他也不损失什么。
      李建昆心想,妥了。
      占一半股份,创业家杂志搁这儿印刷,指定不带花钱的,说不定靠着其他业务还有得赚。
      重点是,作为半个老板,厂子能以创业家杂志为主。
      既不用自己出场地,也不用自己出技术人员。
      无非花几个钱添置设备。
      大概率也要不了几个钱。
      大山同志的耳目不算聪慧啊……
      知道靠什么创造利益最来菜吗?
      信息差。
      一九八五年,是一个格外嚣张的年份。
      经过一九八四,这样一个奇迹之年后,社会上多出不少有钱人,从而形成了攀比式消费。
      消费带动生产。
      事实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各大企业便在争相引进采购设备。这种积极性在历史书里被称作“诸侯经济”。
      有个数据:一九八五年,我们的贸易逆差达到前所未有的一百四十亿。
      外汇贮备消耗极大,在盲目冲动之中,也造成了许多设备的重复引进。
      恰好李建昆知道,首都某地正在“悄默默”举行易货会。
      据说全国都有人来,他不信淘不到一套印刷设备。
      ……
      ……
      王秉权和李建昆从皇冠车上下来,这年头有一点好,车在路边随便停,不担心被贴条……
      两人沿着广场上的石板路,走向靠内的一座占地不小的展馆。
      在他们九点钟方向的空地上,露天摆放着一台三米高的巨大机床,大概率实在不好挪进展馆。
      “喏,就这玩意儿,只要你想要

第853章 打骨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