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提供上和其他藩镇的区别并不大,具备节度牙卫性质的野战军拥最完整的器械的配置、稳定的补给和双倍的军饷,是李严可以真正依仗的作战力量,野战军的主要成员主要来自李严原部四千人,再通过补充各州悍卒组成,战斗力远胜于警备军。其中的野战军第一营更是全军的精锐所在,士兵领三饷,还装备了被称作“西瓜”的古怪物事,虽然第一营三次操练这种东西都是在城外,但既然已经开始装备军队,就不可能完全保密,“西瓜”是神器的说法在山南军中不胫而走,望着把胸脯挺得老高的第一营士兵,其余友部士卒各个都羡慕不已——装备器具好,领钱多,还有神器……这兵当得……
在李严看来,山南军整编的最大成果是军官体系的初步建立,在他的主持下,百业俱废的山南开办了全大唐藩镇中的唯一一所讲武堂。李严又在自己兵部侍郎、银紫光禄大夫、山南留后、襄州刺使等等这么一大串头衔之后自己加了个讲武堂校长的职务。还在草创阶段的山南讲武堂主要进行的是什长、队正两级侯选军官的轮训,由李严牵头,山南留后司的将领们专门抽时间编定了教材。讲武堂的每个学员分别学习三十天到四十天不等,其中什长的培训相对简单,主要学习内容是士兵组织、服从领会上级意图和简单的局部战场判断。队正则要复杂许多,需要加学步兵指挥、战场侦察、态势分析等,学习期也要比什长长十天,不过李严挑来选去,第一期步兵队正只有十五个学员——原因很简单,大部分候补军官都不识字。
限于条件,这种短暂的学习已经是李严目前在军官培养方面的极限了。饶是如此,许多原本只会杀人的汉子从讲武堂出来以后都好象换了一个人似的。
当然,能够接受培训军官毕竟只是少数。大部分的军官还是原来军中那些在死人堆里爬出经验的家伙,而这些军官的从出身构成来看,整编后的山南两个军的下级军官有七成都来自李严原先所部六个营里的军官和士兵,中级军官则是新旧亲疏对半——这只是总体数据,很自然的,李严的野战军中想找到一个原来山南兵出身的营正相当困难。
在军官的人事安排上,野战军的军使自然是李严本人兼任,以韩绰为副,王贤为战斗力最强的第一团团长,赵麓任二团团长,刘知俊任三团团长。而警备军的军使则是韩建,各团长分别由外任的卫戍区守御使兼任。另外还有一个小小的变动,做了几个月李严卫队长的孙二小在他本人软磨硬炮的要求下被调到野战军第一营当队正,委任状上的名字也终于换成了孙虎峪,而新任的山南留后司卫队长则是辛峻的那个侄子辛恪,这个只有十七岁的少年郎到底是出身军人世家,很快适应了自己的角色,忙忙碌碌得效率很高。在李严问起这个年轻人对工作的感想时,少年答道:“很充实!”
李严也很充实,满脑子都是抢劫纵火,杀人作贼——否则山南又要面临饥荒了,在这同时,李严也很困惑……向哪个方面下手比较好呢?
“荆南!”几乎所有的核心将领都异口同声地告诉李严。
深得我心!李严扫了大家一眼,将手中的马鞭交给上次西北卫戍区士兵哗变事件以后一直都神情恭敬的史可训,说道:“史守御与荆南方面相处多年,给大伙讲一讲形势,提个作战预案。”
史可训地接过马鞭,好象手里接的是铜官窑刚烧出的新瓷一样,对大伙行了个礼,这才走到了悬挂于墙壁之上的大幅山南及周边地理和形式图前。
第五十六章 :做贼的资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