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十二章 :组建新军(二)[1/2页]

残唐再起 守夜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六十二章:组建新军(二)
      在新军士兵正在高强度训练的同时,山南讲武堂第二期正式开课。
      比起之前的临时仓促的轮训班,第二期完善而正规。李严将后世军校和古代将领养成进行了一个综合,在与众将的几番计议以后,讲武堂终于成了一个比较正规的军官养成培训地,在日后,从这里走出一大批成熟的军官,成了无数军人心中向往的殿堂。
      在第二期刚刚开讲的时候,讲武堂分步兵、骑兵、情报、辎重、宪兵五个大科,分为甲、乙两级,甲为中级军官培训,乙为下级军官培训。根据目前的情况,讲武堂最为主要的无疑是步兵科,甲级主要讲授步兵阵战、步兵突击、城池攻防战等专业科目;骑兵甲级主要讲授骑兵战法;情报作为新开的科目,内容比较复杂,甲级主要课程是侦察概要、情报汇总与初步分析、情报紧急处置等等;辎重自然是讲授后勤统筹,而宪兵则以军法与执行为主要学习科目。
      除了专业科目,甲乙两级都要学习士兵管理和政治。甲级还要学习军事理论、军官素养、战争概论、战场战役分析、军事管制与地方绥靖等公共科目。
      从结构上来看,山南讲武堂基本上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地步,但是最重要的人员却是个麻烦的问题。
      学员还好说,乙级新增了蒙学,这些下级军官候补可以边学实战性强的战术边识字,因为培训时间增加到四个月,学习时间勉强还算充裕,并没有以前的那种写“甲骨文”解释的窘迫。至于甲级,选中的候补军官们多少识字,对于这些课程的理解上也不至于出现鸡同鸭讲,耳边风大吹的情况。
      李严最为难的是军校老师的人选和教材的编定。在江陵补充过来一批人手以后,山南也只解决了人手问题,而不是人才问题——江陵自然不会派出多少真正的人才来帮李严,即便是派了,李严也未必敢用。
      最后议来议去,李严将手下不多的人的人手分成了几组。由王贤和抽调回来的刘知俊负责新兵初期训练,以出身世家,表现良好的辛恪被派去协助。在讲武堂方面,李严作为校长自然是负总责,并讲授其中战争概论、侦察概要、情报分析等比较超前的几门课程。由韩绰讲授步兵阵战、城市攻防等科目,韩建负责步兵突击、地方绥靖等,李胤烨负责政治、士兵管理、军事理论等科目,骑兵则交给了改任骑兵团团长的薛孟,在李胤烨的一力推荐下,因为游学被抢而沦为难民才应征山南书办的邛州人梁震负责讲授辎重类课程。
      李严一开始并不重视这个叫梁震的四川人,觉得他有些冷傲,但在后来的教材编定过程度中,他才发现这个人不是人才,而是天才!梁震有很强的大局观,更难得的是对于经济有相当的认识,一问才知道,对方只是靠在几个为商贾的亲戚处的所见的推断和总结就能很快领会李严提出的一些后世计划经济的概念,还能指出“其法虽善,但时日一久则将情弊百出,非是长久之计。”李严肃然,忽然间就觉得这个人傲得可爱了,心中对像他这样的人才在自己所来的时空不能留名历史还颇为遗憾——以李严的知识储备,自然不知道这个人是在五代之初可是大为有名,是荆南高氏的第一谋士,现在意外流落到山南实在算是他李严的运气。
      李严佩服别人,他自己也有让人佩服之处。首先就是他“广博”的知识,无论是文人武夫,大家都能发现李严的过人之处,尤其是在最近筹备讲武堂的过程之中。李严的经济之道令人叹服,制度创造力更是出奇,而最让人感觉震撼是他的军事战略观。
    

第六十二章 :组建新军(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