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十六章 :英明(三)[2/2页]

残唐再起 守夜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现在的山南,物资存量稍有宽裕,人口基数提高,加上对外战争的威慑维持了可预见的短暂和平,防御建设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条件。
      防务建设的起手毫无疑问是扩军,按照韩建提交的计划,要建立一个以城镇为点,连接成片的防御网络至少需要五万人规模的可调配力量,即便是先期的外围也需要不少于三万人。也就是说,按照最低标准来说,李严必须扩军一倍才能保证老窝像点样子。
      扩军三万,再加上现有的近三万人,山南军总数将达到近六万。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每五十人就要养一个兵。虽然比起红军在江西的兵民比例要低不少,但李严的兵却不像红军那样节省——甲仗昂贵、器械一流、训练花费巨大、军饷骇人……这些是李严的强军之本,一样都省不得。再加上生产力的原因,折算一番,山南虽然比江西情况稍好,但维持起来也殊为不易,军事计划经济下山南的养兵能力已经得到了最大的挖掘,甚至于到了全境古墓都为之一空的地步。但六万这个数目却也是军方综合几个部门的意见勉强编制的一个数字,同样已经是底限。也就是说防务计划一旦实施,李严在最近两年想要改善民生,大幅降税根本没有可能。
      打个比方,赣南一县贫瘠之地可以养一个师的红军,但如果换成光头的德械师,一个团或许都有困难。李严面对的正是这种情况。
      若单单是步兵,或许山南还不至于气喘吁吁,但在韩建的计划中还包括了水军和骑兵,这就实在太……奢侈了。
      骑兵显然是针对北面朱温的威胁,保证北面防务的机动性,考虑到马匹吃钱的本性,韩建他们也没有狮子大开口,但再增五百匹的数目仍然让李严皱眉不已——计划里说的增量还是“应当维持”。当然,今天是李严头痛,等计划一批,就轮到梁震和许勉头痛了。
      水军建设也是万不可省的,传统南兵的根本就是水军,若想要一个稳固的后方或者进一步向东都少不了水军。江陵实际上已经落入李严囊中,再无水军显然是浪费了这一战略要地。
      但造船是要钱的,李严的前任给他留下了三十条船,有经验的水军士兵在裁汰过后不过百人……别说楼船,走舸、游艇都破破烂烂。因此,山南水军的基础基本为零,虽然劳动力几乎不要钱,木料对于山南来说也不是问题,但光是训练开支就高昂得吓人,况且韩建他们还雄心勃勃地想把火药用到水战中去——这让李严不知道是该赞扬他们的前瞻性还是骂他们败家了。
      在报告的附件之中,韩建他们还列出了战备司所整理出的预算,上面的数字更让李严近乎崩溃。光五千张强弓需要的牛筋就要四千斤……
      李严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再报告上签了字,转交给战备司和民政司的核心层。想到最近暴涨的盐价和这些杀人装备的价格尚有巨大差距,李严只能无奈叹息。
      百姓吃不到盐不会马上死掉,但如果军队不行,全山南都得完蛋。
      “大帅!监察使李大人来了!”李严正想间,忽然听到卫兵的声音。
      去而复返的李胤烨神色甚紧,一见到李严礼也不行,沙哑而急促地说道:“朱温要对申州下死手了!”
      一听这话,整整一天没有出门的李严原本有些闷的神情和心情忽然间就消失了,立即去向作战室,一边对卫兵大叫:“给我去把韩建、韩绰、刘鄩、王贤他们叫来!”

第二十六章 :英明(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