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看来哄笑是这次接见的主旋律了。
“你告诉我们这些好方法我大明不给银子岂非显不出上国的风采了好吧就放你到工部徐大人那里当个差吧。记住再不许乱来否则朕一定净了你。”
等到一圈问下来还就是这个范西里克是个大明白人其他的都乏善可陈不过作为他的技术助手还是没问题。于是就在阜成门西边二十里处划了六亩地给他们作为大明皇帝亲赐的第一所教堂建地。另于宣武门内的一处旧房开辟为西方传教士在京的会所。
之所以选择这两处地点还是老徐的主意。因为宣武门旧房是徐光启的一位好友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生前居住的地方。这个虔诚的传教士和老徐的私交非常好亦师亦友。利玛窦去世后神宗恩许老徐出钱将其安葬在阜成门外叫腾公栅栏的地方。多年来这个地方是老徐常去之所。
听了徐光启的讲述小朱很感动老徐和利玛窦的友谊尤其是听他介绍根据天主教的传统教堂的左侧是用来安葬神职人员后。小朱还特意开恩从内帑支了一千两银子给他们。乐的其中一个神甫要跑过来吻皇上的袍子险些被高起潜的手下给当场杀了。
通译两头解释过之后大家又是一阵大笑包括那个神甫。
最后就在小朱要散了这场意义深远却滑稽可笑的会面时刘鸿训身为辅问了一个皇上忘记了的问题。
“皇上臣失礼想问他们番夷一个问题。”
“喔?那刘先生尽管问就是了。”
“谢皇上这个这个那个谁我奉旨问你你们的教神中可有送子观音吗?”
小朱立刻绝倒!这都什么跟什么啊?还奉旨?还送子观音?可是这个问题除了小朱之外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笑了面色严肃的盯着这些个红毛鬼子吓的他们冷汗都下来了。
再看通译也是先拱手向小朱拜了一拜才郑重给他们翻译等到通译说完之后那些番夷的脸上满是匪夷所思的神情。小朱看到这脸红极了。心想这要是写到史书上后人还不定怎么评价今日这些君臣呢。可遗憾的是他清楚知道大明崇祯实录上一定会记载下今天这一切的而悲哀的是自己还无权删改想想羞愧死了!
这回他们先是交头接耳的议论一番之后才再次跟通译说了一遍然后几个通译也是在一起计较一番才向大家翻译。
“回刘阁老回奏懿安皇后娘娘启禀皇上他们说在他们的教义典章中有一个天母叫玛丽亚的在马厩中生下了他们的天主之子耶稣。因此他们国度里的妇女如果想生男孩就一定要在妇人的闺房前摆上一个马槽上面还要悬挂一碗清水。这样有个叫什么的兹冈女孩就会把龙子奉上。这个兹冈女孩见证了那个耶稣的降生所以被他们尊奉为他们教派中的送子观音。”说到摆放马槽的时候这个可怜的翻译甚至跪在了地上。因为按照礼制这些亵物是不应该在皇帝和后宫娘娘面前说的。
小朱听完差点没气的吐血这群混蛋鬼子估计是察觉到生儿子这个问题事关重大不敢说没有便临时借用了圣经中耶稣诞生时的场景给大明君臣胡诌了这么一个故事还把那个吉普赛小姑娘给挪成了送子观音。
“胡说难道摆放马槽就行吗?胡闹!”
“启奏圣上不止马槽还有一碗清水。”
“行了行了朕知道了。这些个番夷怕是没什么神力的不信也罢。”
“唉陛下正所谓信则灵之此二物也是寻常物件臣恭请圣上裁断。”
“刘大人此言差矣子不语怪力乱神单凭区区番夷就让娘娘们在寝殿前轻易摆放马槽不妥不妥。”
小朱一见又有要吵架的趋势赶紧打住。
“好了好了马槽清水一事容后再议朕全交后宫办理便是。”好家伙现在小朱真的开始担心这次会面的历史评价了。
不过也算没白丢一次历史的名声毕竟军队大量装备望远镜后以及利用望远镜原理能够提高火炮的打击精度也是一件功在千秋的事情也算值得了。
“哦对了温卿家毕卿家你们两位拨些银子给工部专门用于千里镜和火炮望山的研制。另外如果真的功成每装备一门火炮配一架千里镜便给这范西里克一钱银子做为奖赏吧。”
“呃皇上这怕不妥我大明军中大小火炮有数十万门后续还有不断新造之炮每一个望山便一钱银子再加上千里镜的赏银这恐怕有十万两白银之巨啊!”毕自严是个比较扣儿的财政部长虽说恩许令的银子源源不断但他毕竟是苦日子过惯的人小朱开口就赏了一个获罪的番夷十万两他着实肉痛。
温体仁倒还好一些不过也出言劝慰
“不如每十件算一钱吧千里镜就算折抵他的罪行吧。”
“嗯不不不列位爱卿不知道这些个番夷最爱金钱如果让其余的番夷知道范西里克因为告知咱们大明一项技术就赚了十万两白银以后他们一定会纷拥而至的到那个时候再标价购买他们的技术放心吧我大明不会亏的。”
大明飞鸟铳的制造就是工部官员花钱跟西洋人学的所以现在的大明官僚都清楚技术这东西的重要性因此小朱这么一说大家都不再言语毕竟十万两白银做诱饵轻松换取各项技术这个买卖是划算的。
等到范西里克带着枷锁领着一群妖魔鬼怪跟徐光启下去后小朱擦了擦冷汗终于结束了。根据大明律那个西里克因为是带罪之身以后即使吃饭睡觉都要带着刑具的小朱只是在最后恩准徐光启的请求用绣上囚字的服装来代替这项惩罚。科研人员嘛不能太苛刻了不是?
不过据小朱观察范西里克还是很爽爽的快hi过去了因为通译跟他解释了小朱的报价十万两白银就是折合2千两黄金按他们的算法就是1oo公斤黄金这对于他这个没落的贵族骑士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了。没疯就算他运气了当然真疯了也是小朱的不幸。
第四章 :闹剧般的觐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