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圣旨竟然也有人敢篡改!!!
这可是要命的重大事件:政令不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多初衷良好的政策被走样执行。已经是中国官场历史悠久的恶习了。但很少有人敢公开的篡改诏书之类的法令性文件。偏偏就出在皇上的眼皮底下。
于是小朱找来张庆臻询问他竟然瞪着眼睛说瞎话“臣确实不知。”
“好既然你不知朕也不勉强你先下去跟李邦华一起整顿京三营去吧。”
回头派曹化淳去问尚宝监的人既然盖章时有监旨太监问问不就清楚了?
然而因为小朱大力裁撤宫中监旨太监这个职务没有了。也就是说凭着内阁签的盖章条就可以盖章。
那好先找润笔太监免得内阁说宫里乱来。方正化指天誓他熟读经典法令别的不敢说京师任免的忌讳他还是知道的最起码张庆臻这条几乎京城里的老百姓都知道他更是记得很清楚当时小朱口述的时候他绝对没写。
方正化的人品小朱是清楚的当初不是他及时把田妃叫出来并且教田妃那番话来劝小朱现在小朱和群臣的关系不可能这么融洽。
内宫的问题并不是没有人员大量裁撤的弊端正式显现。但还属于小事现在的问题出在外朝了。
因为这道诏书事先得到内阁的批准但当时京三营还在返回的路上所以就等了一个月的时间这一个月内这诏书的备案就存放在中书舍。
叫来中书舍令一问当时的诏书上也没有那四个字。
中书舍得到内阁的签条把诏书交给通政司通政司要按照备案来誊写在正式的黄绢之类的物品上。好叫来通政司通政这一问奇怪的事情出来了。
当时通政司按照备案誊写圣旨时那四个字出现了。他即刻觉不对但他没有任何权力来修改或者异议来不抄写但为了将来有个准备他找了三个同僚一同写了一个留政表示此事的费解。
小朱把两份备案和留政都要过来仔细看了看字迹不一样中书舍备案的字迹是方正化的通政司的字迹却不知道是谁的?这回事情清晰化了原来问题出在了内阁。
因为中书舍当时交呈备案的时候天气下雨备案有些潮中书舍的人被内阁次辅钱谦益骂了一番就把备案留在内阁了那个中书舍人又翻回自己的值房找一张好纸打算在内阁重新誊写一遍。但他到内阁的时候钱谦益却把已经重新誊写的备案交给他了。
钱谦益?不可能因为小朱的这个次辅和张庆臻是政敌。很简单温体仁和张庆臻搭上了关系所以钱谦益还公开反对过张庆臻出任京三营总督的提议。钱谦益如果想通过这个方法来栽赃恐怕智商太低级了。
那么是温体仁帮张庆臻吗?也不会温体仁和张庆臻关系好不假但温体仁跟全部官员关系不好才更加真实。温体仁要敢这么干估计小子一定疯了。况且那天温体仁刚好被浙江官员打骂因为户部赈济海啸的银子拨的太慢。他正躲在曹化淳的锦衣卫房哭着喝闷酒呢!
现在就只有刘鸿训、孙承宗、周延儒这三人了。
而孙承宗刚好忙着处理工部加紧催造光启炮的事情因为事先约定好送给袁崇焕的十八门有八门送给了杨鹤。孙承宗正满世界找温体仁要钱给工部造炮呢。
周延儒呢他的性子小朱知道和温体仁一样喜欢耍小聪明。但接管刑部已后他乐呵呵的顶着阁臣的头衔混日子了。并且他跟张庆臻因为抢一个红棺人当小妾那两天正怄气呢这事他肯定不会管。
看着曹化淳递给自己的锦衣卫调查问卷。小朱不禁哀叹这就是大明的内阁这就是自己的国家。天灾人祸全赶一块了。
“那么就是刘鸿训了?”
“回皇上其实没有这些人证小的也怀疑刘大人了。”
曹化淳因为什么这么恨刘鸿训?小朱不清楚但他也知道问也问不清楚。
“你怎么这么肯定?”
“回皇上诏书旨令凡有誊写、修改只有四个人可以有权力和胆量来动。分别是方公因为方公是润笔太监。刘辅、钱次辅再有就是轮值西司房的人轮值朝房的各部官员向来是帮着阁老们处理文书的但他们修改誊抄也是凭借批语所行。但批语例同票拟必须是辅或者次辅才能写。是以小的才敢确定是刘大人。”
“胡说没有证据你怎么敢胡说去把西司房的批语找来。”
“回皇上凡批语、票拟皆属于实录官保存小的没权力去拿特此回复。”
“呣朕也没这个权力啊!怪不得这些人敢这么干!”
但这件事的确不小一时间朝堂上议论纷纷但也同样没人敢说去翻实录馆去很简单实录馆里全是皇帝、大臣、国家的隐私和历史记录文献。进去了甭管你是什么原因为了保密起见你已后就一直干下去吧而且这职务属于世袭。
至于让实录馆的人去查也不现实因为实录馆的东西编册入库之后凡开库旁边必须有三方人员在场。怎么招惹都不是手续还很麻烦。
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小朱都想明白了京三营因为整顿的关系实权全在李邦华的身上了张庆臻似乎被架空了。于是张庆臻的心思就动在了巡捕营上。他想的挺简单等京三营整顿完毕总督三营的一定是李邦华到时候他顺势去巡捕营任职就是了。巡捕营因为京师抽兵入陕原来的督指挥使也跟着去了结果还阵亡了。
本着跑马占地的宗旨张庆臻肯定贿赂了刘鸿训先把巡捕营的位置给占上再说。
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小朱只好先随便任命了一个家伙去接管巡捕营。然后交给刑部去核查。周延儒小心谨慎这么一查怎么也得一年多加上皇上没有往深了追究的态度估计早晚也就不了了之了。
没办法谁让张庆臻是皇太嫂的亲哥哥呢皇太嫂对小朱不错怎么也要给她留些情面的。刘鸿训呢他可是辅。如果查出来最少也是遣戎。可是他一走内阁、朝臣之间均势就被打破了。
好容易自己的政令施行刚刚出现顺畅的曙光再闹分裂然后互相再妥协和协商一次那这政局就全完了。为了稳定小朱怎么也要保这届内阁的任期起码过两年
第十二章 :向腐败妥协[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