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五章 :弊端初现[2/2页]

明歌 滚木擂石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异族培养本土高手,这他娘的还了得?
      所以。在占领区施行新细之政,也就是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必须坚决的执行下去!
      杨嗣昌地这番理论究竟是对是错,暂不考虑。但起码在早朝上的大讨论时,获得了高分。因为很多人都觉得这话说地有道理,很有道理!
      于是这条被废止。等于零!
      最后是土地改革,被执行了一半,广大文臣、地主、勋贵、皇商阶层,很巧妙的曲解了这个制度,以辽东为例:
      辽东经过战火洗礼之后,从山海关到库页岛,从鸭绿江到兴安岭东北方向的天池观,这么一大片肥沃的黑土地,都是无主之地,自然最有利于进行土地改革!
      但是别忘记,这个时代,或者说中国传统理念中,宗族的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这可真是,窗外春光明媚,祠堂内召开紧急会议,家族出钱,让族人去辽东讨生活,因为他们是以移民身份去的,所以国家就允许这些人按照二八分的比例租买土地,租八买二,然后规定了比较高的税赋,用来保证国家收益。
      表面上看,这就是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初级阶段,但背地里,族人租买土地地本钱是家族给的,那么他们名下的土地,也就属于各自的家族了。
      本意是均田,却实际造成了更大规模地圈地。该打工的依旧打工,该享受的照常享受。如果不是因为吴三桂‘恶名远扬,这种疯狂地圈地运动,早就演变成疯狂的掠夺了。所以卢象升的土地分级制度,被折腾的面目全非,简0
      眼见自己的政治理想,被各方势力修改的偏离轨道,卢象升心中的痛苦是难以名状的。通过两年多的尚书岗位,他发觉这样一个现象,所有的人都可以提前知道自己的政策和内幕!
      刑部刚刚拟就《土地新法讨论稿》,还没报到内阁呢,全北京就都知道了,各位熟悉六部内幕的大仙们,通过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进行反击,并最终影响到内阁的意见。
      试想一下这个场景:
      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对六部的情况做到提前三天就了如指掌,然后集合全部资源,来反对一个新提出来的提案,这成功率得有多高?
      这种隐性的权臣,正是目前最大的弊端!
      因此卢象升就来个釜底抽薪,他的邮票政策中,每个部门的邮票是不同的,邮差看到邮票的品种,就立刻知道这份文件是给那个部门的,信函上也不用注明内容和标题了,只要写上“文件交某司”就成!
      不像以前,每份文书的封面上,都会写的非常详细,《臣恭请敕建大诰院所需用度细录》
      没有邮票之前,有心人一看标题。就立刻知道这封信该不该拆,拆阅之后,再行传递,清吏司主事还没来得及看呢,那些隐性的权臣就都知道了。这还了得?
      分部门贴花,就正好杜绝了这点。文告只有到达接信人手中,才会被打开,因为您不能什么信函都拆开来看看吧?总要有个犯罪成本的考量嘛!这样,再有提前泄密地情况,就可以顺藤摸瓜。抓住泄密之人。
      这个贴花方法,在小朱看来,属于邮政编码体验版,所以很痛快的同意了。但在那些隐性权臣的眼中,这就是把自己排除在决策层之外啊!但又苦于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来反对,所以冷眼旁观的人,内心的挣扎愈演愈烈!
      那么,卢象升如此脱裤子下气通的行为,究竟算不算胡来呢?当然不算!因为这是典型的中国人处理事务的技巧!
      要了解中国人行为与目的之间地联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尽管每一个中国人都在按照中国人的方式生活、思维,但仍然很少有人能真正的了解自己。中国人最奇特的事情之一。就是使用成语。
      中国人独有的成语和世界上所有民族都熟悉的谚语是两件事情。谚语完全可以凭借字面意思、有规律的前后语境来猜测,但中国的成语却不行。
      每个成语都出于典故,而典故,无非就是一些千奇百怪的小段子。很难想像,几千年后地人们,却要按照几千年前的传说来生活和思维。这真是令人在莫名其妙地兴奋之余,产生些许的忿怒!
      就拿‘一鸣惊人来说,整个典故就是那位昏庸的国王与聪慧的后宫之间,发生的一段对话,可偏偏这次会话。却最终演变成中华君臣关系的标准样板:臣子劝谏时,要列举旁证,引君王自我参悟,否则就违反了君臣之道。
      从这点分析。杨嗣昌能够获得小朱的青睐,就在于这小子有什么说什么,直来直去。所以。就算杨嗣昌在某些方面真的很人渣,但起码他光明磊落!
      而卢象升就有点儿拐弯抹角,可见,人无完人这句成语,得有多准确!
      “皇上,这是今天的文告,请吾皇过目。”
      “好啊,你放下吧!”
      “是!”
      魏藻德放下卷宗后,垂手立在一边,此时,内阁唯一的大忙人贺逢圣,并没有在文华殿东暖阁中,他现在正在外面地值房中,抓紧整理手中的文件。如今的朝堂上,还是出现了很多变革的,一般来说,内阁与皇帝之间,原本就有中书舍做过渡,现在这种情况,更加地规范化和制度化了,这主要就是因为小朱很喜欢魏藻德。
      魏藻德是最近数十年来,第一个北地状元。同时他的状元策论,掀开了大明改革的序幕,这是小朱最感谢魏藻德之处。为此,中书舍总目舍人地权力,也得到了拔高!
      内阁出票拟的意见之后,全部交给中书舍,然后中书舍根据不同性质,分检出加急与非加急,再分门别类的递交给皇上。皇上根据自己的意见,做出批准、否决、议定的批示之后,由中书舍安排御前内阁会议的议题和进程。
      也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秘书
      ,全面取代了原本司礼监秉笔太监的工作职能!司礼剩下拟就内旨、誊抄圣旨、加盖玉玺、协助天子整理档案,这几项工作了。
      “魏藻德!”
      “臣在!”
      “曹德辛今日上奏说,广西铅矿,离北京路途遥远,拟请朝廷择在京人选,去总理广西的铅矿。你听清楚了吗?”
      “回皇上,听清楚了。”
      “好,这件事情,你怎么想啊?”
      “回禀万岁,大明火器,事关战事成败。铅矿又是弹丸铸造的必备之物,殊为重要。因此说,打理铅矿之人,当由国家自民间擢拔升迁!”
      “擢拔?军工紧要,即便最终采自民间,难道就不用考虑成员吗?”
      “回皇上,桂地属岭南偏境,凡此地用官,向为邻省而遣。如若选派在京官员去的话,恐生贬谪之语。”
      “嗯!”小朱皱了皱眉,“广西乃是十三老省之一,京官实衔最高止为3,hr

第五章 :弊端初现[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