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十八章 :想好了吗[2/2页]

明歌 滚木擂石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萝的恋爱寒冷中透出温暖浪漫中些许刺痛。此时此刻仍被禁锢在香山鬼见愁的阿萝是否也会趁着这艳阳蓝天想起了自己呢?
      “启禀皇上杨阁辅宫外求见!”
      王坤腻腻的声音轻轻响起在耳边让小朱的心神回复现实中来杨嗣昌上门准没好事儿。
      “启禀皇上臣有一事要报与万岁。”
      “…”
      小朱没搭话而是先摆手让王坤滚蛋太监最喜欢听墙根儿而且最不能保守秘密的就是这个王坤。随后君臣二人返回上书房小朱歪歪扭扭的往椅子上一坐随手点了点旁边的凳子但杨嗣昌挺直腰杆动也不动。
      “呵呵”小朱懒洋洋的笑了一下“杨先生果然与别人不同钱谦益、贺逢圣会立刻出言警示朕要注意礼仪。洪承畴、卢象升他们则假装看不到。唯独你啊!”说话间小朱已经正襟危坐。
      “唯独你既不说话讨朕的烦厌又要这般笔直的站着。唉君臣之礼朕守着呢!”
      “臣不敢”眼见皇上坐好了位置杨嗣昌很痛快的跟小朱并排坐下。随后一拱手
      “皇上吴三桂的长子吴应熊您可曾见过?”
      “?”小朱愁眉苦脸的看了看杨嗣昌心说这大杨没事儿吧他为了实现边区政府化管理针对很多功勋卓著的武将进行饬斥非但成为“乱骂”事件的重要导火索更是已然得罪了天下武林。现在好么居然动脑筋动到了吴应熊的头上了。吴三桂虽说人品差劲但能力出众而且从军人角度他这种杀伐决断、智巧百出的性格是非常符合军人胃口的。所以谁都动不了也降不住吴三桂只有小朱这个万岁爷才有这个资格。杨嗣昌嘛有点儿玄!想到此小朱准备劝劝杨嗣昌。
      “先生不写游记了吧。”
      “嗯”杨嗣昌一愣他很聪明但不像洪承畴灵活一时间搞不明白小朱的意思只能顺口说下去
      “回皇上臣一直在看《徐霞客游记》确实不写了。”
      “呵呵您的《武陵争渡记》可以说是千古佳作徐霞客的文笔不如你但他的书注定会比你的文字传的广你可知道为什么吗?”
      “臣不知。但臣想若要世人以文知我不如让天下知我能政。”
      “唉”小朱点点头杨嗣昌这点公心谁都清楚但毕竟性格有缺陷太容易伤人了。
      “徐霞客性子随遇而安让他的足迹遍布天下。先生若是太过执着恐怕余地会越来越小。”
      “臣谢皇上。”杨嗣昌忽然长身起施了一个大礼。作为一个为了心中理想而不惜手段的人皇上此言更像是一个多年老友在劝慰自己。有没有效果不提这中知己的感动已经让他满足了。
      “算啦算啦。说说吴应熊吧他今年才十七吧。”
      “回皇上正是。而且也未娶妻。”
      “哦晚婚晚育嘛挺好的!”
      “…”
      皇上经常胡说八道杨嗣昌很了解可如今刚说两句正经话就来这么一下子杨嗣昌使劲眨巴眨巴眼睛才把思路给拽回来。
      “启禀皇上吴家有意让应熊迎娶孙诚的女儿。”
      “哦什么?”小朱吓了一跳立刻精神了“夏儿今年才六岁他吴应熊想干什么?”
      “回皇上不是吴应熊想干什么而是吴襄与吴三桂想干什么。”
      “…”
      其实由阮大铖开始的这场大乱骂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全体中国人在小朱的带领下拜托亡国亡天下的噩运之后针对如何“走向明天”的道路选择上进行的一次大辩论。之前大家不吵架是因为沿江六省的旧党叛乱可现在眼见旧党后续乏力而且根据情报似乎左良玉的身体也出现问题经常因为胃痛而吃不下饭并且还吐了几次血。从症状上看不是胃寒底子就是食道癌爆。这都是军人职业病因为常年打仗饮食不规律而且还老喝酒……。
      不管怎么说吧左良玉如果倒下他手下的六大总兵就会各自打起小算盘左梦庚的天份不错但左良玉不擅教子好好一个人才坯子现在变成了一个不堪重用的大少爷。义子丘慧荣是有口皆碑的危险人物但身份太低恐怕很难领导群雄。
      单从军事表面来看旧党叛乱也就是个时间问题更何况很多高层知晓的“惊天骗局”了。
      因此当一个坚守自己路线的政党叛乱被证明失败之后原本被转移的根本矛盾再次被提了出来那就是道路的选择。
      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组织一个政党不了解自己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工作重点亦即不处理好主要矛盾那是绝对要倒霉的看看现在的大明吧在稳固到圈圈里一直在前进在调整这就是生命力的表现。但很多人都会说现在的大明不是以前的大明了可每个人都会扪心自问自己还是以前的自己吗?从出生到现在官居高位或者生儿育女每个人的名字也没怎么换吧但是名字包含到内涵和外延却大大的变化了。小朱登基有十九年了2o年就是一代人的时间至少到现在为止小朱的一切言行和政策都是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需要这是最重要的。
      但仍无法回避主要矛盾的激烈对抗:
      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官僚、地主阶级利益受到触动但保护他们的利益又必然会损害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一个鸭梨、一个苹果究竟吃那个不仅是现在活人的选择也是温体仁这些已经故去的人的选择。大家一路走来一路探索。
      因为中国有着浓厚的世代为官的官僚阶层!这不是谁能一下子就能扳倒的!官僚阶层的后代都是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的这点毋庸置疑。后天基础决定成长方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些传承千年的官僚阶层沉淀了丰富的治世、处事的经验无论风云变幻他们最终都会跻身到决策层面上!
      小朱早起只是为了攒钱、积蓄力量因此放任这个官僚阶层来自我运转而且当初他也迫切需要这些人的能力和人际关系。皇商制度被证明高效就是例证。
      但到今天为止吏治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就是因为这些官僚阶层在没有竞争压力之下已经完全渗透腐化了!
      因此现在必须改革但在治人方面官僚阶层有着数千年来的积累!旧党可以顶牛因为他们错误的估计了形势同时在经营盘踞数百年的沿江六省他们对下层的控制力很高。可控制力再高也要保证民众利益不要受损。当郑成功反正之后旧党其实已经断掉了财源既要分红给平民以维护自己的占领区又要分钱给左兵以保持自己的安全。坐吃山空势必会捉襟见肘。这也是“惊天骗局”得以启动的原因之一。
      但以侯恂、侯方域父子领衔的旧党却失之鲁莽他们不幸的成为钱谦益为代表的官僚阶层的枪手。
      像钱谦益、周延儒这样的人纯粹就是太极拳的高手。老钱现在仍逗留北京整个官僚阶层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也就不得不保护钱谦益。而小朱又不可能九把刀从北杀到南他仍然要依靠官僚阶层来完成国家的复兴改革。因此他也不得不维护钱谦益的地位。
      所以至今为止钱谦益已经洗白了身份与叛党划清界限了。
      正式在这批永远会“胜利”的太极拳高手所给于整个国家、民族、新党、民众、小朱的压力越来越大就如同一个越来越高的木桶遇到任何一点波动就会爆出威力一般!吵乱架仅仅是表面文章背地里大家是在最后进行一次大讨论国家究竟应该怎么走。
      正是在这种乱局之下杨嗣昌才会提出来“整顿边区以全定国各司其职之议”明明是官僚阶层要全面接管国家屎盆子却扣在李定国“躬中体国”的脑袋瓜上。
      正因如此贺逢圣、洪承畴为的偏传统型官员才会希望叫停与俄罗斯、欧罗巴等国的外交联系以及“分科取士”。因为士林的权力选拔系统一旦被分科取士所打破他们会觉得无力的。
      而卢象升、熊文灿之所以要反对“推窗之论”也是因为这两个人的眼界很开卢象升是一心为生民立命;熊文灿是一心要赚钱。如果压抑住草民的积极性钱从哪儿来?
      而“推窗之论”的根本恰恰是国家内部各阶层的一种让步与妥协。草民生活无忧、官宦稳赚不赔、国家团结和谐、政府长治久安。这点与卢象升、熊文灿的政治理想是有冲突的他们是主张全面放权给民众国家政体变成:大政府、大国民、小官吏。
      但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国人太聪明了目前掌控多数资源的官绅团体是不可能轻易就范的拿吴三桂为例子他身为武人被杨嗣昌的咄咄锋芒给逼迫得要疯他早年浴血拼杀中年尽心尽力都在为国而战如今却有被边缘化的趋势他当然要选择反击。迎娶夏儿的目的非常清晰:孙诚是征西军名将、田小蔷的背后是南洋田家。两家联姻之后势必会形成武人抱团共同对抗文官的态势。即便不搞分裂、不闹党争以皇帝小朱对礼贵妃阿萝的感情试问谁敢动他们吴家、孙家还有田家?
      以上就是小朱今天听到这个消息后的所思所想。杨嗣昌的本意是借此机会以“勋贵沟通、于国无益”为理由针对武将做最后一击。但小朱却终于敏锐了一次现在必须做出让步。
      而问题是走回原来“皇商制”为表征的“官僚阶层统领国家”的道路又是一条死路所以黄宗羲的“推窗之论”就是必须实现的一个目标了。在让步的同时也要逼迫官绅阶层做出适当让步那就是“分科取士”。打破原有依靠“四书五经”这种必须耗费大量时间、金钱、精力的选拔体制让更多的工人、农民、科技人才甚至包括罪犯都参与到国家管理中来。表面上是国家掏钱让百姓住好房子、国家开明让更多的人拥有权力可实质上仅仅分红而已。
      国家利用整体性资源进行投资经营然后尽可能多的阶层劳动阶层和管理阶层都在这整个经营活动中按比例分红。说点儿不着调的话就是以资本主义为纲以为领终极目标都是一个就是建设一个物质文明高度达、精神文明极端开化到文明世界。
      借着“推窗之论”的产生小朱要让所有人都明白了一个事实:大家争到不是目标而是实现路径大到治国小到办公室政治至于个人的目标那更是拥有无数资源想干什么干什么这个想干什么干什么可不是整天强奸一百个秦淮八艳这些都是性饥渴的理想真物质文明高度达了凭借脑电波就可以想欢喜谁就欢喜谁。huhu!
      总之平均主义思想要不得先富后富总要有个顺序有个进程但前提是要保证一点:政治理论基础、国家政策要一直在更新、在进化、在变化只有这样生存能力才能越来越强。
      想好这些小朱对着杨嗣昌嘿嘿笑了几声搞得杨嗣昌心里面毛毛的。
      ,

第三十八章 :想好了吗[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