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等待
栈道无边,千回百转。找到了目前状态下最省力的杀怪方法,我们一群人的行进速度大大加快。老远的,只要发现有独角黑王的踪影,我就会被直接掉下栈桥,瞅准机会发难。算了算,到目前为止,已经最少有二十几只怪物死于我的陷阱之下。
一路走来,中间还碰到了些麻烦。怪物的种类发生了变化,从唤石兽与独角黑王,再从两者外加一个27级风枭,系统变着花样的组合着各种见过的、没见过的怪物,给我的行进增添了不少困难。
好在前两种怪物都已经知道了打法,我们尽量引诱它们到山体的拐角处解决,且战且退,这样唤石兽就无法发挥它的中距离攻击的特长。而风枭有着敏高、防弱的特性,不幸中的大幸,它的攻击不是那么恐怖。咯咽、嘶哑的鸣叫,矫若云龙的旋风,使我们每个人对它都很是感冒,往往一交手,早有我不好与纳兰秀成为重点照顾它的“保姆”。
而且,上山的路途中有好几处要经过仿佛隧道般的黑洞,最短得有三十余米长,一直窝囊透顶的独角黑王总算逮住了机会,在一次偷袭中险些秒杀了有些得意忘形的魔幻,如果不是纳兰吉反应及时,被一角刺穿大腿的他恐怕只能葬身于此了。使几个有点得意忘形的家伙,暂时乖乖闭上了嘴巴。
前面山顶已然在望,一道高耸的银灰色牌楼,“朝鼎”,斗大的两个殷红古纂。我们研究了老半天才弄明白它是什么字,更别奢望谁会懂得它的含义了。
临近山顶,不知转了多少圈的栈道终于成为历史,眼前一亮,一块沾满露水的绿色小道,偶然还有点点白雪散落一旁,在千姿百态的岩石缝隙中穿梭不停,缓缓而坚决的倚着山势向上爬升。周围,数不尽的古树青藤,含苞待放的山野繁花,笨拙的甲虫,勤劳的蚂蚁,各种生命体在金色的阳光笼罩下,迎着和风,展示着自己绚丽的姿态。稍做停顿,立刻就有五六只银色的变异唤石兽围拢上来,眼角依稀辨得,一路上大概还有八、九堆怪物在等着我们。
按照老规矩——前拒后攻,我们大打车轮战。这里地势较为宽阔,最起码有些闪躲、藏匿的地方,而且旁边的低矮不平的岩石更是成全了我们杀怪的速度。
费了点时间,由我们几个先行引着怪物转圈子,其余众人则逮住一只狂殴,有了前面战斗的经验,过程虽然惨烈一些,除了远程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挂了些彩头,好在众人齐心,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在怪物疲于奔命的路途中暗算、陷阱,无所不用其极,总算有惊无险的过关。
盘点了一下战果,一共搞到了大大小小上百件物品,因为数量过多,暂时先放在一旁。钱币有些少,因为远程的消耗过巨,普通符纸和箭矢的价格就要20钱币。计算了一下只能够一半的补充,这还不算我们药品的消耗,当然主要是150钱币的补元丹消耗的数量过大。看来只能希望打出来的饰品能出几件极品,否则这次还真是亏大了。
“呼……”顺着小道走上山顶的入口,来到雕龙盘凤的石质牌楼前,鼓噪的山风流速加快,划过耳际留下股股震鸣声。这里处于山峰的最高点,地势平整,如果说是一个朝天的祭坛也不为过。向下望去,百米方圆的入云峰像是一个微缩的盆地,被我们一一尽收眼底。
盆地的内圈,遍部着仿佛防护林带般的几道树林,是松、柏以及另外几种树木的混合体,最小的看上去也是有百年的树龄,粗枝厚叶,郁郁葱葱。十几尊风化严重的巨石,仿佛鱼鳞般层层波澜,零散的遍部在盆地的四处。在其中最大的几块顶端,汩汩的冒出清澈的泉水,顺着岩石缓缓下流,在它的脚下汇集成一汪细水,不见出口,却始终不见翻淤。
绒细的青草,平舒的生长在盆地各处,衬托着正中心一块擂台大小的高台。台子不高,只有半米多的样子,模样却让人心惊。全部是尺长见方的黄玉石板,接口光滑平整,铺满整个高台。一座五米左右的明黄色九足鼎炉,占据着中心三米长宽的位置,雕花刺纹,隐隐流转着霞光,形制古朴,有一种说不出的庄严味道。峰顶漂泊的云雾仿佛有意无意间总要掠过它的上空,同时好象有一只无形的手掌催动,在鼎口的上方猛烈的蒸腾。仿佛从鼎口的中心连接起天地之气,看上去形式甚是骇人。
怎么说呢?从我的角度看待眼前的一切,仿佛就像是在荒郊野外突然发现远古的文明似的,既感到有些不可思意,又觉得眼前一切充满神秘,急于想一探究竟。
“朝鼎,朝鼎……”千行嘴里念叨着牌楼上所刻的文字,想了想朝众人说道:“这到底都是什么东西啊!怎么感觉是到了一个祭坛似的。”
我一脸郁闷,使劲摇了摇头,想起进入游戏以来,凡是大点的任务都会碰到类似祭坛、星楼的东西,说道:“可能又是祭祀天地的东西吧。看看那上面的云气,仿佛是活得一样,说不定就像古典神话中所说的支撑天地的东西。”说完,我仔细的扫视了一遍这片平和的土地,想要找寻此行的目标。
一脸肃穆,黑白整了整衣物,正容接口:“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注重礼教、神明的国家,有数不尽的、各种类型的祭祀方式。古代的君王无论是登基、祈福、或者遇到重大的节日,总要进行告慰天地的仪式。可以祭坛的重要性。就连现如今
第二十六章 等待[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