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目间隐隐和紫茵有几分仿佛,暗想这便是未来的岳丈大人了,于是迎上去躬身行礼,岑侍郎将李湛让进厢房内,那管家便退了出去。
略一看去,李湛便知这里是岑侍郎的书房了。两侧屏风上提满诗词,临窗几案之上,还铺陈着一副长卷,屏风侧面是个长条桌子,堆了许多卷轴书籍,桌子脚边立着数个大小不一的青瓷卷缸,里面也是插满书画卷轴。临门两边的墙壁上,亦悬挂着几副山水。由于是匆匆一瞥,倒看不出优劣,只是书香满屋,叫人心中无端平静了许多。
说实话,李湛心中还是有些紧张的,一紧张,就有些拘束,不知道接下来会是怎样的情形,好在目前看,岑侍郎还显得相当客气。不过――太客气了是不是也意味着冷淡?想到这里,李湛抬眼看看岑侍郎,见对方还是笑微微的,便觉得心里松快了许多。
岑侍郎待侍女奉茶之后,才缓缓问道:“贤侄一路上可还顺利?”
李湛躬身答道:“还好,只是炎热了些。”
岑侍郎微微一笑,又随意问了些伊州的风土人情及李湛在伊州所做过的事情,李湛老老实实答了,对于自己在伊州的种种,既不夸大,也不自贬。他却不知道,自己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让岑文本心中大为赞赏,他虽有侍卫的密报,知道李湛所做的事情,却还是不如这样当面交谈能有更多的感触。
在他的眼中,以前那个恃才傲物、盛气凌人的狂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做事踏实、谦恭有礼的年轻人,这样的转变,当然被他视为经过贬官和边城环境的磨砺而形成,却不知道另有原因。不过他看向李湛的眼神,便更加欣赏了。
然而他对于紫茵的事情,只字未提,李湛也不好开口,在这一点上,两人倒是产生了默契。
对于李湛补阙回京的事,岑文本倒是提了那么一句:“贤侄恐怕还不知道吧?你能这么快回到长安来,是何人之故?”
岑文本这么问,显然不会是因为他了,李湛想了想,反问道:“难道不是因为伊州都督贺平上表为我请功,陇右道行文至吏部,然后吏部派员核查之后才决定的么?”
岑文本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哪儿有那么简单,单单为了一个八品的边城兵曹参军,吏部会去派员核查么?”
见李湛犹自不解,岑文本叹道:“往前你被贬官,可知道最终是谁……”他想了想,却没有说是谁,转回来说道:“这次贤侄得以回京,还得感谢代国公,若不是他执意请求,怕也没这么容易。”
李湛心中一动,代国公,会是谁呢?竟然这么帮助自己?莫非别有内情?他细细回想紫茵曾给自己说起过的往事,却对这个代国公一点印象都没有,又不好直接问岑文本,只好点头应了,心想既然是国公,是谁还是很容易打听出来的。
告辞出来之后,岑文本亲送至前厅照壁之前,李湛再拜谢一回,管家过来引着出了大门,僮仆牵出马来,由顺儿接了。
接下来,便是要“回家”了,对于这个“家”,李湛已经从顺儿口中听过了无数次,看着雀跃不已的顺儿,李湛微微一笑,翻身上马。
第一章 别有内情[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