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2章 见身如破身[1/2页]

闯官场 三昆也疯狂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142章见身如破身
      经过将近一个小时的山间跋涉,洪文才到达师父乐善禅师所在的云居寺山脚下。
      云居寺位于云阳山脉主峰金霞山半山腰的山谷里,九曲十八弯的浏阳河正好从山脚蜿蜒而过。古寺苍茫,河水袅袅,在青山绿水中别有一番境界。
      洪文听人说过,这个寺庙原来不叫云居寺,叫金霞寺,传说洪武年间,观音菩萨显圣,黎民信念。舆士和方士,纵观云阳山脉主峰,如笑天狮子,有五龙抚霞和虎踞龙盘之势,实为天然佛地,于是由当地名士陈二郎新建一庵,取名金霞庵,只是文哥时期反四旧,根除封建迷信,才由师父乐山禅师改名“云居寺”,一直沿用至今。
      但是当地很多老人眼里,还是以金霞寺称呼居多。而在寺门前的歇息石亭上,一首古朴对联正好道出了金霞寺的景色之美:旭日东升融金谷,夕阳西下落红霞。
      小时候,师父给洪文兄弟讲解了这首对联的意思后,洪文就经常会跑到山边的悬崖上看夕阳美景。脚下是奔流的浏阳河水,清光袅袅,身后是古朴的金霞古寺,底蕴悠长,面对着山边的一轮淡淡的红霞昏日,即使年幼的洪文也感觉到一股历史的苍茫气势扑面而来,让人感叹大山的雄厚和生命的渺小。
      这云居寺历史悠久,香火鼎盛,传说也是众多的。
      在云居寺的第二重偏殿院落内,有一平方米的水井,一米多深,水质晶莹剔透,夏天格外清凉;冬天又是温泉。井内泉眼有一碗口粗,源源不断地清泉,恰似从龙口喷出一般,大旱年景也不干涸。
      有老人传说,东海龙王曾把幼小龙子青龙放在金霞山下的浏阳河修炼,要他们用神功护卫金霞山圣地黎民不受妖魔侵害,用口中吐出大量清泉,润泽周围土地,使这里人杰地灵。所以这口不枯竭的泉水又被称为神泉。
      即使是抗日战争时期,大山深处的云居寺成为避难中心,云居寺最高居住人数达到了500多人,也全部靠着这个只有一米多深的水井作为饮用水,也取之不竭。即使现在,当地还有很多居民不惜跋山涉水到寺内求取神泉水,祈福安康。
      在洪文的长期计划里,这口神泉绝对是绝佳的矿泉水水源,如果把它和仙娘洞的泉水一起开发利用,绝对是一个日产10万瓶以上矿泉水的天然水工厂。只是可惜现在这里交通太不方便了,否则无论是开发成旅游景点还是建立矿泉水厂,都是一个好主意。
      说起仙娘洞,这是云居寺的另外一个神泉,也是一个神话故事众多之地。
      仙娘洞就在云居寺的后山,洞高近2米,宽15米,30多米深,洞内常年有泉水涌出,水质清洌醇香,四季不涸。
      相传在远古时期,有一雌性白鹤在此修炼成仙,隐居洞内。有一年,仙洞附近有一块五分大的田,禾苗总是被牛吃了,又从未见牛,但有牛脚印,无奈田主人改种茄子,一块田只结得一个茄子,有1尺多长,主人不解其事。后来,观音菩萨指点一道人前来买这个茄子,主人叹道:“这个茄子是个宝,你买不起”。道人说:“你要多少钱给你”,便高价卖了,这田主也就成了富翁。且说道人拿着这个茄子走到洞前,轻轻一敲,洞门自动敞开,进洞后,见一仙人盘坐在石台上,这就是白鹤仙娘。她说:“吃田里禾苗的是我的坐骑——一条金牛,不小心让它跑出去,现已关在隔壁的金牛洞里,不会再吃别人的稻了。”后来,有贪人打金牛的主意,仙娘便放金牛远走高飞了,沿途的金牛脚印里,挖出很多金子,接着道长传观音菩萨的话说:“白鹤仙娘,你在这里已修炼成仙,应该造福于人,普渡众生!”仙娘连连称是,从此,她便点石成金,呼风唤雨,化灾解难,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积善仙娘,仙娘洞由此得名。
      从山脚顺山儿山,到云居寺,必过遇仙桥。遇仙桥就在山下浏阳河上,一板木桥,长约20余米,跨通两岸,沟通南北。奇迹就在于这个木桥已经有400余年历史,却是一直保存至今,历经风霜没有任何腐烂,简直比石桥还结实。
      相传明朝末年,建造金霞寺的陈二郎之孙陈四郎仍然秉承其祖先意志,好打抱不平,匡扶正义,并且乐善好施,广交朋友,对钱财并不看重。他在浏阳河边修建了陈家大屋,同时有感于过河交通不便,便在陈家大屋前又修建了遇仙桥。
      陈四郎的善举被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所了解,寻思这样的人应当位列仙班,决定渡他成仙。于是陈四郎忽得一梦,不日内将有贵人至,于是四郎嘱其妻,有人来会我我若不在家,一定要热情相待。有一天,吕洞宾头戴毡笠,乔扮农夫来陈家大院造访,恰逢陈四郎不在家,四郎妻正在遇仙桥边洗衣。
      吕洞宾在遇险桥边问四郎妻,四郎在家否?其妻曰:不在,请到家里坐坐,喝茶去。吕仙曰:不了下次再来,四郎妻问有什么事可以转告四郎吗?吕洞宾曰:天机不可泄露。四郎妻又问,你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也好告诉四郎某人来找过。吕洞宾心想还是天机不可泄露,只好做了个动作,把嘴撮向四郎妻,离她的口很近,四郎妻不明其意,以为此人想轻薄她,于是打了吕洞宾一个耳光,并骂了一声,下流!吕洞宾见对方不明其意,造成误会,便走了。
      陈四郎傍晚回家,其妻把白天相遇及对话过陈,原原本本告诉了他,四郎听了沉思一会,猛然省悟说:“遭了!你把神仙都得罪了,你想二口相对,明明是个吕字,原来前几天报梦给我的就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啊!”
      夫妻二人后悔晚矣,消息传开后,遇仙桥的故事世代相传至今。而吕洞宾虽然觉得渡化四郎机缘未到,却还是用仙法加固了自己遇到四郎妻的木桥以圆这段机缘,才让木桥坚固保持到至今。
      洪文小时候是不敢走遇仙桥的,总害怕那老旧老旧的木桥突然断掉让自己滚到河里去喂鱼。而恰恰相反,胆大包天的大傻洪武却最喜欢在遇仙桥上玩耍,有时候被洪文欺负了又没有地方出气,就故意拉着他到桥上走,告诉他坏心眼的人在遇仙桥上是要遭报应的,倒也把胆小的洪文吓得赶紧求饶,生恐吕洞宾的仙剑从天而降让他缺胳膊少腿的,倒是再也不敢欺负哥哥了。
      再次走在遇仙桥上,洪文感慨万千,现在再也不可能去欺负大傻了,大傻也不可能再把他拉到这晃悠悠的桥上吓唬他了,看着这绿油油的山,清洌洌的水,看看这古老沉厚的荒山古寺,留下了太多太多兄弟两的童年乐趣——也都一一不复返了。
      将近半年没有来看师父,洪文心里感觉很不好意思。看看手里的礼物,觉得怎么都不会符合师父的心意——老人家虽未梯度,但是一切都以禅宗的品行要求自己,修身养性,不喝酒不抽烟,连茶都很少喝,无欲无求,估计很少有东西能让他欢心了。
      不过,作为师父最宠爱的关门弟子,洪文还是知道有一样东西会让师父高兴的,那是他自己年轻的时候无聊捣鼓出来的一种饮料,用神泉水中和几种植物的汁液调出来的东西,上学的时候,洪文要经常给师父捣鼓这东西,每次乐善禅师喝完都连声夸赞。
      想做就做,洪文也不急着去找师傅了,他急急的直奔后院神泉,神泉和药园都在后院,那里曾经是洪文的乐园,当然熟悉的很。
      现在云居寺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古寺,香火鼎盛,庙里修行的和尚也多了起来,十几个和尚都奉乐善禅师为主持,生活的有滋有味。在洪文的匆匆脚步中,沿途几个小和尚热情的打招呼洪文也没有理会,只是觉得貌似几个年轻的和尚有些兴奋异常,好像发生了什么事情似的。
    &nb

第142章 见身如破身[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