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战,同北方的几个游牧民族依旧在为了领地之争一直在对抗。对内,自己国内各个部落也是永远都在相互鄙视,而自己的土地又不适合耕种,大部分的粮食全靠夺掠所得,日子也都是在艰难维持罢了。
蒙古国此次前来,为的是当年天子李开阳借兵时定下的承诺,若是一朝得势,他李开阳便每年都会送于蒙古以供维持日常需要的粮草,让他们的百姓免受挨饿。
可是这个誓约仅仅维持了五年,李开阳就以各种借口拖延。蒙古多次上书,也是一拖再拖,终于,蒙古的大汗派了王子也都以拜访之名入朝,要求大唐兑现承诺,以及这些年拖欠的利息。
李昀朗身为太子,又得儒家大学沈太傅亲自教导,自然明白其中的厉害关系。第一年拖欠,正好碰上灾年,各地欠收,而蒙古也没有因为此事真的跟他们宣战,李开阳便是能赖一时是一时。其次,当年借兵所立的誓约,本就是一次不平等的条约,此刻大唐已经稳步向前,不需要再去履行这种不平等的条约。最后,也是李开阳最为在意的,自从十年之乱之后,大唐的士兵都太久太久没有征战了,若是蒙古为此而挑起战争,他正好可以瞧瞧帝国的防御能力到了何等地步了。可是这些,都和李昀朗所接受的儒家相违背,圣人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他也是这个时候,深深怀疑他存在于这个朝堂的意义。
是以,此次的使臣来访,天子李开阳带着皇后出走,京中的人大可以一个个推脱,若是蒙古国使者忍住了回朝,大唐又能省下一年粮草,若是忍不住,正好可以借此锻炼下士兵。
17.大唐第一才女3[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