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97章 我又不是舔狗[1/2页]

我靠破案养家糊口 梦中的虚语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秋天的午后,太阳懒洋洋的晒着大地,风一吹过来,树叶就翩翩起舞。
      老大媳妇迷迷糊糊的跟着谢勇走到三姑家门口,手里提着两瓶水果罐头,满是不舍。
      常威不是说的麦乳精吗?
      废话,那玩意两瓶子四十块。
      杨文海找了关系弄到两瓶麦乳精,谢三福媳妇转身就收到了柜子里,出门到供销社买了四瓶罐头。
      即便这样,老大媳妇也觉得过了,拿两瓶就行,剩下两瓶藏在了床底下。
      三姑见他们来,笑的眉眼不现,待接过两瓶水果罐头,更是脸上的褶子都绽开了。
      彼此寒暄几句,谢勇才说明来意,“三姑,这趟过来还有个事得麻烦您。”
      三姑笑呵呵的没当回事,只要不是开口借钱,都不算事。
      “我一个乡下老太婆能做什么,还值当你说麻烦不麻烦的,有什么事直接说。”
      “这不是我兄弟媳妇怀孕了吗?想麻烦三姑帮忙,在乡里买点老母鸡和鸡蛋。”
      “要买母鸡啊......”
      “公鸡城里就能买的到,我妈前两天跑了趟农贸自由市场也只买到一只老母鸡,实在没办法,只能来找三姑帮忙。”
      “行,这都是小事,你三姑在乡里还有些脸面,多找几家问问,总有肯卖的,你要几只?”
      “多买点吧,我们回去养着,您也知道我们来一趟不容易,今儿还是我爸找的顺路车多捎了一段。”
      老大媳妇也说道:“三姑多帮帮忙,让勇子跟着您去,要是有鸡蛋也收点,留给表弟表妹们吃。”
      “不用,不用,我们在乡下不差鸡蛋吃。”三姑连忙客气了一句。
      心里暗自咋舌。
      果然是城里的干部人家,买鸡都几只几只的买。
      此时村里人吃饱肚子不难,但是手里想有钱就很难。
      别说买鸡,就是想买点针头线脑都要节省。
      公社时代,各大队夏收或者秋收之后,先纳公粮,剩下的才是大队的,再根据个人的工分来分配。
      比如红旗大队剩下粮食两千斤,全大队社员的工分累计一万分,那么每个工分就是二两粮食。
      比如红星大队剩下粮食一千斤,全大队社员的工人累计两万分,那么每个工分就是半两粮食。
      (这里按十进制算,便于大家理解,事实上58年还是十六进制。)
      公粮是根据报上去的粮食产量,按照比例上交的。
      建国十年里积累的存粮,经过大锅饭和虚报后,消耗的干干净净。
      说这些不是为了水文字,只是想让年轻读者理解大锅饭和虚报亩产带来的伤害。
      这不过是历史长河里,黄河之水天上来,春江潮水连海平。
      嗯,就是水。
      谢勇跟着三姑出门,找相熟的街坊敲门询问。
      沙河乡也就二百来户人家,只有一条长街,谢勇跟着走了几户,买到两只老母鸡提到手上,指了下前面不远处的三合院。
      “三姑,这户人家好气派,还是新盖的大瓦房呢。”
      三姑撇了撇嘴,不屑道:“宋家的,他媳妇之前在城里给人做佣人,今年夏日辞了工回来,可不得显摆下么。”
      “好好的不做了?被人赶出来的?”
      “谁知道呢,兴许是呢。”三姑小声嘀咕了句。
      最后大概是良心发现说了实话,“应该不是,听说他媳妇和主家关系好,昨儿那个主家还带了七八个人过来,说是歇两天准备进山打猎玩。”
      谢勇脚步顿了下

第197章 我又不是舔狗[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