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你们想干啥?”孟华秋不悦的说。
      “我们…”作为馆长的马大同才发觉自己有点失态。
      “谁见了好东西能不激动呢?”丘平均扶扶眼镜打圆场。
      “对对,就是,你还不是一样?”作为多年老友,马文同对孟华秋不客气。
      孟华秋敲响警钟:“先说好,我只是邀请你们前来把把关,饱饱眼福,其他的想也别想。”
      “碗是我的,”
      这句话,让马大同意识到现实问题,但是作为博物馆长,他还想争取一下。
      “老孟,乾隆珐琅碗价格太高,太珍贵,还是放在我们博物馆才能显示出它的真正价值。”
      “你这里好东西已经不少了,作为私人收藏,乾隆珐琅纹显然不适合你。”丘平均也在帮腔。
      孟华秋怒了,
      “说的什么话?怎么就不适合我了?我是没钱还是不识货?”
      “我还告诉你,其他东西我都有,我就想弄个重量级的东西作为镇斋之宝。”
      “你…”
      “我什么?我还不知道你心里怎么想的?你想收购,你们博物馆有那么多钱吗?难不成又想让杨小哥捐献不成?”
      两句话说到了马大同心里,他的确是这个想法。
      “从我手里,你抢了两次,今天可不让了。”
      孟华秋劲头十足,势在必得。
      马大同见老友不让步,也软了下来。
      “孟兄,最后一次,怎么样?”
      丘平均也说:“孟哥,格局大点。要不我们拿东西换也成。”
      “不换,你俩想都别想。”
      孟华秋对着他们摆手,要不是多年老朋友,恐怕就赶出去了。
      “我都后悔通知你们了。”
      杨见看着三个加起来快200岁的老专家,为了抢碗吹胡子瞪眼,只能当成旁观者,一言不发。
      孟歌很尴尬。
      杨见心中万分惊喜:“看样子,小碗是珍品,价格相当不菲。”
      三人争执累了才停下,孟华秋呼哧呼哧喘着粗气。
      拿起茶杯灌了两口茶水。
      杨见看时候差不多了,出来打圆场:“三位消消气,”
      “我确实是专程来找孟老的,珐琅碗就让给孟老。等我下次有货,再捐献给博物馆,你们看可好?”
      货主开口,马大同和邱平均还能说什么?只能点头同意,虽然心里不甘。
      孟华秋的脸色多云转晴:“小杨的话中听,你们不要跟我争,再有好东西,肯定让给你们。”
      “你们两个也不能白饱眼福,给估个价。”
      “丘眼镜,你是瓷器专家,你先说。”
      丘平均清了清嗓子,说:“去年,香港拍出一件乾隆御制珐琅碗,1.38亿港元,汇率和人民币差不多。”
      “我认为,如果不去拍卖行,排除其他因素,1亿元人民币是可以的。”
      马大同也赞成。
      “1亿元,价格中肯。”
      孟华秋把目光转向杨见:“小杨,你觉得怎么样?”
      三个都是有身份的人,不会坑自己。而且1亿元人民币,早已超出心理预计。
      整个布局花费五千,最终变成1亿,两万倍的利润。
      杨见点头,:“好的!我相信孟老,马老和丘老都是专家,我听你们的。”
      孟华秋如释重负,问孟歌:“手里流动资金怎么样?够不够?”
      孟歌翻了翻底账说:“现在能动的只有6500万,广东那边的钱要一个星期以后才能打来。”
      孟华秋有点踌躇:“嗯…”
      他心里盘算着去哪里借钱。
      杨见表现的比较大气,说:“先给我6500万,剩下的等你方便了再给,也行。”
      孟华秋被感动了,首次打交道就如此相信自己!不由得暗暗赞叹杨见胸怀宽大。
      一般来说,像如此亿元级别的大宗文物款项交易,当面钱货两清,过后概不负责。因为事关重大,只怕以后留有后患。
第34章 亿元是可以的[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