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韵致,不是名家手笔。”
范宽真迹
曲三收藏韦
黄蓉却识得件件是贵重之极的珍宝,她爹爹收藏虽富,却也有所不及。她抓了一把珠宝,松开手指,一件件地轻轻溜入箱中,只听得珠玉相撞,叮叮然清脆悦耳,叹道:“这些珠宝大有来历,爹爹若是在此,定能说出本源出处。”她一一地说给郭靖听,这是玉带环,这是犀皮盒,那是玛瑙杯,那又是翡翠盘。郭靖长于荒漠,这般宝物不但从所未见。听也没听见过,心想:“费那么大的劲搞这些玩意儿,不知有什么用?”说了一阵,黄蓉又伸手到箱中掏摸,触手碰到一块硬板,知道尚有夹层、拨开珠宝,果见内壁左右各有一个圆环,双手小指勾在环内,将上面的一层提了起来,只见下层净是些铜绿斑斓的古物。……黄蓉愈看愈奇,又揭起一层,却见下面是一轴轴的书画卷轴。她要郭靖相帮,展开一轴看时,吃了一惊,原来是吴道子画的一幅“送子天王图”,另一轴是韩干画的“牧马图”,又一轴是南唐李后主绘的“林泉渡水人物”。只见箱内长长短短共有二十余轴,展将开来,无一不是大名家大手笔,有几轴是徽宗的书法和丹青,另有几轴是时人的书画,也净是精品,其中画院待诏梁楷的两幅泼墨减笔人物,神态生动,几乎便有几分像是周伯通。黄蓉看了一半卷轴,便不再看,将各物放回箱内,盖上箱盖,坐在箱上抱膝沉思,心想:“爹爹积储一生,所得古物书画虽多,珍品恐怕还不及此箱中十一,曲师哥怎么有如此本领,得到这许多异宝珍品?”
小宝作画
这伯爵府是康亲王所赠,书房中图书满壁,桌几间笔砚列陈,韦小宝怕赌钱坏了运气,书输二字同音,这“输房”平日是半步也不踏进来的。这时间来到案前坐下,喝一声:“磨墨!”早有亲随上来侍候。
伯爵大人(韦小宝)从不执笔写字,那亲随心中纳罕,脸上钦佩,当下抖擞精神,在一方王羲之当年所用的蟠龙紫石古砚中加上清水,取过一锭褚遂良用剩的唐朝松烟香墨,按腕运指,摒息凝气,磨了一砚浓墨,再从笔筒中取出一枝赵孟颉定造的湖州银镶斑竹极品羊毫笔,铺开了一张宋徽宗敕制的金花玉版笺,点起了一炉卫夫人写字时所焚的龙脑温麝香,恭候伯爵大人挥毫。
那亲随心想:“原来伯爵大人不是写字,是要学梁楷泼墨作画。”却见他在墨点左侧一笔直下,画了一条弯弯曲曲的树干,又在树干左侧轻轻一点,既似北宗李思训的斧劈皴,又似南宗王摩洁的
披麻皴,实集南北二宗之所长。
这亲随常在书房伺候,肚子里倒也有几两墨水,正赞叹间,忽听伯爵大人言道:“我这个‘小字,写得好不好?”那亲随吓了一跳,这才知伯爵大人写了个“小”字,忙连声赞好,说道:“大人的书法,笔顺自右至左,别创一格,天纵奇才。”
《金庸武学地图》之画(3)
覃贤茂
康熙作画
第一幅画着五座山峰,韦小宝认得便是五台山。山上画着一座庙宇,写着“清凉寺”三字。韦小宝在清凉寺多日,这三个字倒有点面熟,写在别处,他是决计不识的,写在庙上,便算是遇上熟人了。
第二幅是一个小和尚走进庙宇,庙额上写的也是“清凉寺”三字。小和尚身后跟着一群僧侣,众僧头顶写着“少林寺和尚”五字。前面三字,韦小
宝也识得,“和尚”两字虽然不识,却也猜得到。
第三幅画的是大雄宝殿,一个小和尚居中而坐,嬉皮笑脸,面目宛然便是韦小宝,但身披大红袈裟,穿了方丈的法衣,旁边有许多僧人侍立。韦小宝瞧着画中的小和尚和自己实在相像,越看越觉有趣,不觉笑了出来。
第四幅画中这小和尚跪在地下,侍奉一个中年僧人。这僧人相貌清癯,正是出家后法名“行痴”的顺治皇帝。
第一幅画的是两个小孩滚在地下扭打,是韦小宝和康熙当年摔跤比武的情形。
第二幅画的是众小孩捉拿鳌拜,鳌拜扑向康熙,韦小宝刀刺鳌拜。
第三幅画着一个小和尚背负一个老和尚飞步奔逃,后面有六七名喇嘛持刀追赶,那是韦小宝在清凉寺相救老皇爷的情状。
第四幅白衣尼凌空下扑,挺剑行刺康熙,韦小宝挡在他身前,代受了一剑。
第五幅画的是韦小宝在慈宁宫寝殿中将假太后踏在地下,从床上扶起真太后。
第六幅画的是韦小宝和一个罗刹女子、一个蒙古王子、一个老喇嘛,一齐揪住一个老将军的辫子,瞧那老将军的服色,正是平西亲王,自是说韦小宝用计散去吴三桂的三路盟军。
无卦刀
无崖子
这卷轴绢质黄旧,少说也有三四十年之久,图中丹青墨色也颇有脱落,显然是幅陈年古画,比之王语嫣的年纪无论如何是大得多了,居然有人能在数十年甚或数百年前绘就她的形貌,实令人匪夷所思。图画笔致工整,却又活泼流动,画中人栩栩如生,活色生香,便如将王语嫣这个人缩小了、压扁了、放入画中一般。
黄蓉拉着他手臂道:“伯伯你瞧,这两张柬帖中的字笔致柔弱秀媚,图画中的笔法却瘦硬之极。嗯,这幅图是男人画的,对啦,定是男人的手笔,这人全无书画素养,什么间架、远近一点也不懂,可是笔力沉厚遒劲,直透纸背……这墨色可旧得很啦,我看比我的年纪还大。”
黄蓉不愧是多才多艺的黄药师的女儿,琴棋书画,无一不精。
范宽?《溪山行旅图》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韩干?《牧马图》
康熙画像lvse(
019 金庸之画[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