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他们并不是最大的利益损失者,所以他们选择视而不见,将这件事埋在心里。
      这种巧妙的平衡,正是刘禅想要达成的结果,用科举展开针对察举的蚕食,自然不可能瞒得过所有人。
      但是刘禅年轻,可以非常有耐心的跟他们打一场持续五年的持久战争。
      五年的时间后,在刘禅的扶持下,这些科举出身的官僚,便会占据大量朝廷的关键岗位。
      到时候,他便会借助新的一次科举,绞死被侵蚀到奄奄一息的察举制。
      刘禅就是要通过更加完善的武举、文举来选官。
      还有暗自执行限制非科举出身的官僚发展和晋升的潜规则。
      营造科举出身含金量高的现象,倒逼着官僚群体让自己的子弟卷起来。
      让他们努力习文练武,积极考试、踊跃参军,而不是躺在父祖的功劳簿上混吃等死浪费国家资源。
      努力提升能力,逆熵做功,成为大汉帝国向上发展,向外卷的活力。
      此次科举录取将高达八百余人,着实会对官场造成一次不小的冲击。
      但是从数量上看,朝廷依然以察举制为主,朝廷这么多郡县,每年举孝廉就有近两百人。
      再加上一些州郡长官、三公九卿征辟为官的官吏。
      不用三年的时间就能从数量上超过这么费力举办的声势浩大的科举。
      当然,这是表面上能看到的,也是刘禅让他们表面上能看到的。
      其实朝廷如今选拔人才的渠道不是两条,而是五条。
      只是最受瞩目的只有两条而已,即察举和科举。
      实际上,此外还有太医院的医学考核、刑部的法学考试,还有尚方令与皇家科学院的工匠技艺考。
      其实,考生通过这三条路径的考试,也是能出来为官为吏的。
      每年也会向朝廷输送许多人才,加起来也在朝廷中占有一席之地。
      而这三条路径,其实都完全掌握在刘禅手里。
      而一旦刘禅宣布将这三条路径与科举并轨,人们便会发现,科举取士一下子就超过察举成为第一渠道了。
      只不过这三条路径的人才是有固定的去向的。
      服务于朝廷特定的岗位和部门,不能灵活就业。
      但是不可否认,他们也都是官吏,持一份朝廷的俸禄,为朝廷办事。
      其中最受到接受的当属医学了,与其他奇淫巧技不同,医学在注重自身修养、道德和士人的心里,医学还是挺有点用处的,毕竟能治病救命。
      而从军队出身的军医集团背景强大,因为有他们站台。
      开通医学考核让相关人才入仕的通道很是稳固,朝廷一直有条不紊的以此获取从中央到地方的医务官。
      同科举一样,处于草创阶段的考核面向社会各阶级,不限制出身、地域、学籍。
      目前,医学方面的学校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展开。
      只不过是依托大城市进行的学院教育,没有分级。
     

第655章 五条人才渠道[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