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的树木砍伐一空,还对淮阳城南的南湖与汴水沟通的水道进行挖深清淤。
淮阳、汴河、睢宁、宿豫四城,构成淮安与徐州之间长达两百四五十里的一条坚固防线,淮阳城露外围,自然承担的压力大。
当然这条防线仅有这四座城池还是薄弱的,毕竟没有太多的野战骑兵去堵城池间的空隙。当敌军大股骑兵逼来,精锐步卒出城的活动范围也很有限,这四城之间还要修筑大量的防寨填堵漏洞。
当然防线终是否稳定,城池、防寨倒是相对次要的因素,关键还要看守御防线的兵马是否精锐,是否有坚定的作战意志跟决心。
为加强淮阳镇军,普通军械不算,淮东过去半年时间里,仅铠甲就拨给淮阳镇军三千套。
淮阳镇军前身就是缩编后的流民军精锐,三万兵马,铠甲也有五千套,披甲率甚至不差过组建的普通镇军。
淮东陆续补足三千套优质铠甲,使淮阳镇军披甲率提高到三成以上。像董原控制的浙北军、邓愈控制徽南军以及陶春控制的长淮军,就以披甲率来说,甚至都达不到三成。
此外,淮东还给淮阳镇军提供步弓、臂张弩、蹶张弩等两千余张,飞矛盾车五百余辆、床弩百架、含蝎子弩内的轻重型抛石弩百余架。
长达一年的米粮充足供应以及到后期淮东每月还给淮阳镇供应以腌肉、腌鱼为主的肉食十五万斤,使得淮阳镇军将卒的体能得到充分的恢复跟加强。又有刘妙贞、马兰头、李良等一批经历残酷战事淘汰出来的将领——到这一步,淮阳镇军已经能够精锐戎卒了。
高宗庭心里暗想,大概也是淮阳镇军这一年多来、有如洗心革面的变化,才让淮东真正得到刘妙贞、马兰头、李良等招安将领的信任吧?很显然,江宁仅凭借封官加爵的简陋拢络手段,是无法跟淮东争对淮阳镇军的控制权的。
是夜,一边等候出城寻的骑兵有捷报传回,一边与淮阳镇军诸将交流城池攻防的心得。
说到城池的攻防,阳信及津海守城战都有典型的意义,而津海守城战上,能看到燕胡攻城战术上的进步与发展,投石弩及其他大型攻城器械的利用,使得津海军近半年时间里,付出过半数的伤亡。
高宗庭长期津海协防,他本人对战术、军略又有研究,自然是由他来向淮阳镇军诸将介绍津海守城战的得失。
淮阳镇军诸将近半年来,由于兵甲、军械及物资都得到充足的供应,自视迈入强军之列,难免会有邀战夺功的轻率心思。故而林缚需要将燕胡诸军的关系跟淮阳镇军诸将讲透彻。
军将没有士气不用,但是士气太盛,又难免会轻率用兵,徒增不必要的伤亡。
想当初江东左军北上勤王,能取得那么大的战绩,主要也是利用东胡人轻率轻敌的致命弱点,狠狠的咬了他们几口,才彻底的将江东左军的士气打出来。
林缚可不想同样的教训发生淮东军或淮阳镇军身上。
淮阳防线虽然过去半年时间里得到加强,但一旦燕胡主力突破第一道防线,有十万以上的兵马集结到淮阳的正面,淮阳承担的压力不会比津海军守津海里承担的压力轻多少。
虽说强攻津海,燕胡也付出多一倍的伤亡,但燕胡主要驱使附军攻城,激烈而残酷的攻城战事,反而有利于燕胡整合错综复杂、战力参差不一的附军势力,使附军将卒丢掉迟疑反复的心思,从此死心踏地的替燕胡卖命。
林缚一直强调肉食对将卒战力的重要性,胡人多食肉,相比较汉人,体能上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
也许燕胡占领北地后,能直接掠夺的米粮有限,但是占领燕京后仅从王室宗族那里就能刮来的大量金银财宝以及大量的皇庄田产,就可以从地方豪户里购买米粮,还可以从燕西购进大量牲口补充肉食,附军的补给相对是充足的
而燕胡攻伐,多纵容杀戮劫掠奸淫,又能将人性里凶残嗜杀的一面释放出来——附军往往能表现出比以往强的战斗力,实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当然,燕胡大肆攻伐北地之时,守河淮一线的梁家及长淮军都选择旁观。河淮一线有着十数万较为完备、休养较为充足的兵马,而江宁又快的速度建立相对稳定的政权,这两点也是燕胡攻陷北地之后没有仓促南下的主要原因。
也许这个冬季,燕胡都不会有大的动作。
至少对梁家、长淮军的战力及抵抗意力有较为准确的判断之前,燕胡不会北地根基未稳的情况下就仓促用兵,但是青州的薄弱太过明显。
即使燕胡这个冬季南线的主要任务是试探整个河淮防线的坚固程度,破坏河淮内线的生产,也许会将重心主要放东线……
林缚实不晓得青州诸人如何应对当前的困境。
第103章 淮阳防线[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