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6章 药材贸易[1/2页]

枭臣 更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trng您正阅读的是枭臣卷八:第76章药材贸易trng元归政虽自视甚高,但生于宗室,世袭侯爵,除了为梁氏及太后幕后奔波策划外,从没有公开执掌军政的机会。这次得梁成冲信任,执掌信阳政事,元归政十分珍惜这次机会。
      这些年,元归政不歇下来,与其说是野心勃勃,不如说是不甘心抱负得不到施展。
      有粮有铁有骡马有兵甲军械弓矢,募民选吏屯田筑路修城建屋舍,诸事可为,南阳兵马就不再是丧家之犬。重要的一点,源源不断的有物资从淮东运来,军民人心渐渐安定下来,不再惶惶难安。
      除梁习族弟梁显仁率部守南阳南部的野城,以备襄樊方面的长乐匪外,梁成冲亲率主力精锐驻守方城。
      方城位于伏牛山东麓,西临桐柏山北脊,方城北面的方城隘口,是原进入荆湖的第一道门户,也是著名的原隘之一。
      守南阳必守方城,方城隘距与陈芝虎率部进驻的汝州甚至不足三百里地,可谓针锋相对。
      西进军民,除以沂州健勇居多的两万兵马外,还有从济宁、曹州等地随军南迁的难民,约有十万人。
      近十万西迁民众,相当长的时间里,都要靠赈济才能渡过荒年。淮东招流抚难,编工辎营;淮西也有样学校,编屯卒,元归政南阳自然是极力推荐梁成冲学这个经验。
      一方面广营屯田,增加军资供给,一方面,将流民的丁壮组织起来,作为储备兵员,增加南阳的军事实力,能敌兵大军拥围过来之际,协助防守城垒,能彻底的掌握南阳的局势,不用担心流民作乱。
      除了西迁的军民外,南阳地方宗族势力给摧毁得十剩一二,倒是有颇多的流民或匪或寇,元归政这次也是一律收编为南阳屯卒。这样两万兵马外,南阳还编得三万屯卒,分布于方城、南阳、弋阳、野等城。
      即使时间上稍晚了一些,元归政的主持下,大规模的垦荒屯种,进入五月之后也就拉开帷幕。
      南阳百废待兴,无归政日理万机,自然无暇再亲自跑前跑后,负责淮东物资西运之事。这事情便由元锦生就接起手来,与陈小彦奔波淮河沿岸、柏桐山,以确保水陆运输随时都顺利畅通——南阳这边,其他人都没有怎么跟淮东打过交道,元归政、元锦生父子虽说这些年来跟淮东恩怨纠缠,但他父子二人此时南阳的地位倒是别人无法替代的。
      水路交通快捷,虽说从山阳到正阳,千里迢迢,但淮东为这些物资运输,调集了八十艘千石货船,一次货物运输就达八万石粮草、铁料等。这些物资正阳县淮源卸下岸,千余人的骡马队,要将这些物资运往弋阳,桐柏山里至少要走七八次,好桐柏山谷道短,仅有水道的七分之一。
      约定好运往南阳的物资,淮西扣两成以为护卫之资,也一并正阳县进行交割,物资清点、转输也方便——董原为了限制肖魁安,信阳境内的物资接管,则由信阳知府蔡畛负责。
      四月、五月,信阳所征收的护兵之资总计有米粮近三万石、铁料万余斤,骡马、军械、箭矢、兵甲若干。物资之充足,使得淮西军领司这两个月里都不需要再额外往信阳投入什么物资,而且这样的好日子,能一直持续到入秋之后。
      身为信阳知府的蔡畛,骑跨一匹大青马上,眺望着淮河水面上那密张如林的帆桅,心想淮河上已经好些年没有看到这么多船了。
      从崇观年淮泗大乱起,淮河游以上的商船就绝了踪影,偶尔有船,也是冒险进淮打渔或流寇的小型兵船,千石载量的大帆船,即使崇观年之前也不多见。
      “听说淮东造有能载两万石米粮的大海船,不晓得横眼前,是何等的情形?”身穿甲衣的孟知详,策马孟畛身侧,颇为向往淮东的大海船。他早年外奔波,见过扬子江上从川东运米东进的大仓船,约有五千石载量,那样的大船已经叫人叹为观止了,没想到淮东的船还要大上数倍。
      “说了好听是淮西供应信阳物资,临到头还是从淮东、南阳头上刮一层肉下来,”正阳知县兼正阳防御使江宝颇有微辞的说道,“如今梁成冲如丧家之犬,什么都会捏着鼻子认下来,但等他南阳站稳脚,还会捏着鼻子吃下这个亏?”
      江氏也是信阳大族,正阳乡兵大半都是江氏族兵,这些年来吃够了苦头,董原淮西的根基不厚,江宝难免有所看不起他,特别是将来跟南阳正龃龉,正阳首当其冲,也难怪江宝这时候发牢骚。
      “这种话就不要再多说,即使将来有问题,也是淮西担当下来……”蔡畛沉声说道,牢骚话太多,传到董原的耳朵,就会给见疑。信

第76章 药材贸易[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