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大的优势于其机动性远超步卒,战术灵活,迂回包抄,能以散列阵形冲击步阵,但步卒严阵以待,阵内又多弓弩防御,即使再精锐的骑兵,想要将这样的坚固步阵撕开,也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袁州将曹腾率两千卫营兵卒,渝残城十里外天阔浅谷里,利用步弓大盾,结阵守得跟乌龟壳一样,也非轻骑兵能轻易啃得动。
渝城北小竹山与蒙山东麓一支余脉山岭之间,浅谷一直倾斜到南面的袁河,地形并不复杂,两侧的山脊、峰峦,也说三五十丈,从下袁而来、位于袁河北岸的驿道,也是这座浅谷南部穿过。
这种的地形,步骑皆利,当敌兵浅谷里结阵跟乌龟壳一样,赵豹与陈刀子数度试探性冲击,都不能叫其阵散乱,自然也不能硬往其紧密的阵列当冲击,只能滞留外围袭扰,叫其停渝城外不能轻易移行,也恰好挡住军主力进入渝城的道路。
张雄山率两千余步骑赶来,进一步加强袁州兵前部渝城西的兵力,也努力要将这支淮东骑兵彻底的驱逐出去,开始争夺浅谷北侧的矮岭。
张雄山也认识到袁州的骑兵远不能跟淮东精锐骑兵野地争胜,但淮东精锐骑兵不去,步卒只能结成厚实的阵列,防备侧翼受到冲击,这就直接叫步卒开阔地带行进的速度停滞下来。
唯一的办法,就是利用周遭险峻、不能叫马匹快速通过的陡谷、石崖、溪岸展开兵力,将淮东骑兵往北驱赶,将北岸驿道的侧翼保护起来,使其不受攻击。
小竹山西麓,地形有高有低,但又算不上复杂、险峻,其溪流也浅,其丘山、林谷的地形,都有利于小股骑兵迂回进出,也利于骑兵发挥机动性优势。张雄山差不多将手下逾四千卫营兵马都用出去,抢占浅谷北侧的数座岭岗,才将这支从昨夜就纠缠不去的百多淮东骑兵驱逐到小竹山西北麓,将军主力进入渝的侧翼保护内侧。
看淮东骑兵有往北收缩之意,张雄山只当这支淮东骑兵已经放弃渝城外的纠缠,算是松了一口气。
陈子寿所率军主力,也刚刚行到小竹山西麓的袁河北岸,逾两万兵马分四列沿道快速行进,队列展开前后近有十数里长。
要不是由张雄山率兵马保护侧翼,这样的行进队伍,给淮东骑兵一捅一个穿。
主力兵马继续往渝残城行进,陈子寿又调两千兵马往北展开——虽说渝残城是他这次的目的地,但不是仅仅进入渝城就可以了,淮东豫章的兵马,可以从清江县沿袁河上来,也可以从北面经阳乐、从末山与蒙山之间的谷道南来,另外,淮东赣州的兵马虽远,但也能从赣江与武功山东麓的大道北下,直逼袁河北岸。
赣州离渝较远,有近百里地,但豫章过来近,只有三百余里地。陈子寿当前先要防备淮东豫章的兵马过来,除了占渝城外,还要末山余脉小竹山西麓筑垒,挡住淮东军从北面接近渝的通道。
多调两千兵马,与张雄山会合,北边就有千余兵力。
虽说眼下不是跟淮东精锐战力野战的机会,但只要淮东军步骑主力赶来之前,立营筑垒、挖好壕堑,将淮东军步骑主力挡北面,不成问题。
陈子寿坐高头大马上,望着两千兵马沿赤土岗,往北行去,而远的北方,给连绵的山峦遮住,满眼苍卒,却叫陈子寿心里多少有些担忧。
“昨日进入渝的淮东兵,虽说才七百人,但纠缠到现才略往北收缩,也没有远撤的迹象,是不是淮东援兵正驰来渝的路上?”陈子寿问身边的副将邓复。
邓复虽不满黄秉蒿、陈子寿擅自决定进兵渝,替燕虏牵制住淮东兵马主力不能渡江北上参战,但袁州军的命运不是他一员副将能改变的,只能默然遵从黄秉蒿、陈子寿等人的决定。
此时听出陈子寿心有忧虑,为自家性命跟前途着想,邓复也只能心献策,说道:“张雄山应继续往北,将这支淮东骑兵逐出下塘沟,淮东豫章的步骑主力若从北面过来,我们不想叫其接近渝,就应该利用下塘沟与小竹山的地形,北面建立防御!”
淮东豫章的兵力以长山军第一镇师张季恒部以及林缚随扈卫营为主。
张季恒是林缚崇州崛起就追随左右的淮东大将,能征善战,淮东军除诸军指挥使级的大将,制军一级,张季恒与陈渍、张苟、唐复观、刘振之等人齐名,其部也是长山军辖下能打的精锐。相比较之下,江州编的虞澄部,精锐程度都有所不及;但看林缚身豫章,只叫张季恒率部驻防豫章,便能知林缚对张季恒其部的信任。
此外,林缚的随扈卫营,也是淮东骑营第一旅。虽说淮东又庐州、徐州以孙壮、李良为将,再增设骑营编制,分编骑营第二、第三旅,但周普所率的骑营是禁营骑兵,是林缚的随扈卫营,始终都是淮东精锐的骑兵。
虽说淮东豫章的总兵力不过一万千余人,但只要林缚从豫章调一万步骑精锐西进,陈子寿就算有三万兵可用,也不敢轻易跟其渝城外野战,特别这时候袁州军里军心不稳,面对淮东军精锐,也难有一战的士气。
当然,三万兵马独守渝城也是不行的。渝周围的地势要比下袁开阔一些,从蒙山与末山之间,有通道可以直接插到渝背后,切断渝与下袁的联络。
守渝不守蒙、末,三万袁州军反而会有可能叫淮东步骑精锐困渝城里。
陈子寿对渝周围的地形也是极熟,守蒙、末,也只有末山西
第87章 接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