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章 相逢一笑[1/2页]

枭臣 更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防务之事,林缚只是提纲契领的提出要点,还将由高宗庭樊城多留几天,与元归政、陶春商讨具体的细节。
      防务会议之后,林缚不加掩饰的留陶春行辕用宴,而使元归政独自回驿馆去,对刘庭州吐血一事,也是不闻不问。
      说起陶春与淮东的恩怨,怕是要扯一阵子才够。
      早年东闽军,陶春就是仅次于五虎的重要将领;李卓调入江宁,东闽军拆散,编邵武、建安两镇,陶春邵武镇居陆敬严之下。
      崇观年邵武军北上勤王,陶春受岳冷秋拉拢,率部随之西走,以躲避燕胡兵马主力,导致邵武军的分裂,陆敬严与数千邵武将卒战死济南,而陶春随岳冷秋又战事后期从西线东进、窃占战功,直接导致邵武军耿泉山、陈定邦、楚铮诸将视之如仇。
      岳冷秋陶春所部的基础上组建长淮军,又依赖长淮军长期控制江东军政,江东与以当时以林顾为道的东阳乡党形成两个利益对立的军政集团,多有龃龉。
      淮泗战事期间,岳冷秋率长淮军徐州被围,陶春只身突围到淮安,向当时任淮东制置使、淮安领兵的林缚求援——林缚也是百般挤兑陶春,终陶春一兵未求到、只能孤身再杀入重围进徐州城与岳冷秋汇合。
      燕京陷落、北地崩溃之时,陶春岳冷秋的支持下,正式全面掌握长淮军,进驻河淮部,青州战后、山东北部地区全部陷落之后,陶春率部南撤;其时岳冷秋又支持董原到寿州组建淮西防线,陶春并归董原节制直到今时……
      不去看其他,仅看崇观后期到这时十数年间,活跃于原战场上的敌我将臣,便能知道李卓当得起名帅之谓的。
      陈芝虎、董原二人都是当年东闽五虎人物,此时一人为胡虏所封秦王,一人为南越的封疆大吏;高宗庭曾为李卓幕首,此时枢密院以左典书令执掌军情司,权柄之重,淮东也是仅次于林梦得、林续、傅青河等二三人。
      枢密院军情司名义上是为战事提供军事情报所设,但林缚的支持下,军情司实际已经发展成为淮东军的军事指挥机构。林缚的军令及指示,基本上都是通过军情司而去贯彻执行,除跟提供情报外,还负责拟定、组织实施战略战役计划跟动员计划,指挥并部署协调诸军、诸行营防区及府县地方兵备的作战行动,下设作战、情报、兵务、转输、测地等司。
      除陈芝虎、董原、高宗庭三人外,高义、冷子霖、敖沧海、陶春、陈定邦、耿泉山、楚铮、虞澄、唐复观、虞备、黄祖禹等活路于原战场之上敌我双方的制军或镇守级以上的重要将领,也多出身东闽军。
      此时西线战场上,代陈芝虎戍武关以守关南门户的乃是大将高义,而与之对峙南阳行营总管、长山军指挥使敖沧海,不仅出身东闽军,也曾为陈芝虎部将,与高义同为其部前锋营正副统领,并肩作战将有十载。
      董原节制河南诸军,明与胡虏为敌,暗行勾结之事,而林缚又用岳冷秋牵制之,这里面的恩怨纠葛,还真不是谁能一时半会就理得清楚的……
      虽说陶春以往与淮东对立的心思也相当坚决,但宁则臣率部从信阳以突袭之势进夺寿州,陶春涡阳保持沉默、按兵不动:除了近年来受董原诸多压制的原因之外,陶春也看到,宁则臣从信阳东进寿州之时,宣告了董原收附随州附军、控制淮山北脉,与燕胡北撤兵马限制淮东军进占荆襄、南阳的野心破产——陶春就不得不为自家出路作考虑。
      接下来,林缚调岳冷秋北上制衡董原——陶春这时候远董原而近岳冷秋,除了他以往与岳冷秋渊源甚深,涡阳镇辖下军将有很多是岳冷秋提拔,为现实的考虑,荆襄会战过后,董原能走的路越来越窄,而岳冷秋虽说以往也是跟淮东对立,但林缚能用岳冷秋北上制衡董原,就意味着岳冷秋与淮东之间对立关系开始大为缓和。
      陶春这次来樊城参见林缚,就是视所当然的将自己视为岳冷秋一系的将领,想使岳冷秋与淮东之间的关系得到进一步缓解。
      这自然是林缚及淮东诸人乐意看到的……
      用随州降附兵军为饵,诱董原将嫡系兵马从寿州腹地调出,而使宁则臣直接率部从信阳顺流而下夺寿州,其实就考虑过董原有狗急跳墙降燕的可能——
      历数燕胡南侵诸战,后来给燕胡依重、用于南征战事的附汉军主力,陈芝虎、袁

第7章 相逢一笑[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