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翎山敌台离接战海域有十一二里,叶济白石与催权臣站白翎山敌台之上,能清楚的看到接战海域的情形。
也许相距甚远,四十二门舰炮一次齐射,看上去并没有给白翎山西南翼海域金承宗船队造成多么惨烈的伤亡,但真正叫叶济白石、催权臣尺得心手打颤的是第一次炮击两军相距有四里的事实。
难道这才是真正的伏火弩?
西寺监年前就从截获的南朝行获知伏火弩的存,伏火弩也引发北燕君臣无限的遐想,但西寺监牺牲十数名珍贵眼线,也只是得知伏火弩“形如巨弩、膛身铁铸”这么一个模糊消息。
待将作司革古法造出喷焰弩时,北燕君臣都错觉淮东伏火弩应是如此。就这次海战之前,叶济白石、催权臣等人也都以为淮东伏火弩就是射程比二三十步稍远一些的“喷子”,何曾想到会是能四里远射击的大杀器?
有一艘战船不幸给打船桅,船桅齐腰折断。
高丽所造的型战船,其船桅都是整木所制,坚硬异常,满帆鼓风,能经受数千斤甚至高的横向拉力。
这么一支船桅,就算近距离给型抛石弩拿三十斤的石弹轰砸,都未必能一下子打断——那支船桅四里远外给直接打断,也使白翎山敌台观战的叶济白石、催权臣等人,能直观的感受到伏火弩轰击威力有多强。
四里的距离,陆地上也许骑兵冲锋只需要一眨眼的时间,但战船顶风而上,至少需要两刻时间。也就是说,即使淮东战船不动,高丽水师战船要能与之接舷,也需要两刻时间。这个时间里,够淮东战船上的伏火弩射击多少轮?
三轮、五轮、八轮、十轮?
叶济白石与催权臣等一干白翎山观战的将官,此时间皆难掩脸上的震惊,脸e如灰,一时间彷徨无计。
超远程的射杀距叫人震惊,射杀威力叫人震惊,但叫人震惊的是伏火弩战船上布置是如此之密集。
淮东所造配重式抛石弩,威力也不少,但笨重的配重式抛石弩无法安装到战船上,淮东战船所用战械,主要还是以huang弩及蝎子弩。
淮东海峡南口所摆的船阵,远看去,居艘战船体型颇小,应是集云级的式战船,但就是这么一艘型战船,一侧之侧舷就部署架伏火重弩;那贺津岛外侧海域,有没有重型、配备多伏火重弩的型战舰逼近?
虽说蝎子弩投掷石弹、火油罐,曾给高丽、北燕等水师带来很大的伤亡,但一个是高丽、北燕水师如今也要能力造蝎子弩进行对等压制,再一个蝎子弩投掷火油罐的距离只有三百步,已经是近舷接战的距离。
这个距离上,战械的差距是可以利用地形与数量上的优势进行弥补的。
伏火弩首先将双方接战的距离拉开到四里之远,使得接舷战从此变得异常的艰难;距离的优势则将战船数量的优势彻底的压制下去。
即使将卒不畏牺牲,有战死到后一兵一卒而不退却的勇气,经历十轮甚至多次数的轰击之后,始能迫近淮东式战舰接舷而战,己方战船还能剩下多少战斗力?
叶济白石、催权臣等一干将帅白翎山敌台彷徨无计,战场直接指挥战事的金承宗是没头的苍蝇——他下意识想到撤退,退到白翎山内侧的海沟子里去,但贺津海峡水面狭窄,要是近百艘大小战舰仓促掉头撤逃,必然会给淮东战船顺着风势掩杀。
再者白翎山敌台没有发出明确的军令,金承宗也不敢叶济白石、催权臣眼皮子底下擅自主张逃回去。
不能逃,就能往冲,特别是两翼的迂回包抄船队,离淮东战船近,只要能接舷而战,就能发挥船多人众的优势。
金承宗也意识到船阵过于密集的劣势,但当他下令调整阵形继续前突之时,第二轮炮击开始了;他无法及时联络两翼包抄上去的船队。
这一轮炮击,以居呈战列线展开的艘护卫舰为主,三十门侧舷炮依次发射;而两翼战船的舰首炮则瞄准从两侧包抄而来的敌船射击。
由于敌船密集、数量众多,只需要瞄准指定海域,而无法瞄准单个目标,射击的速度及击率自然是大增。
&nb
第64章 溃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