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要稍稍单纯一些。
早初殖商银庄用万亩赏功田所置换出来的两千万银元的资本金,到启元二十年激增了二十倍,达到四亿银元,这还没有将过去二十年向股东放近两亿银元的钱息计算内。
淮东钱庄的实力跟规模比殖商银庄还要大一些,资产金达到亿银元;此外济州银庄等数家规模稍小,后期才得到展的银庄,资本金亦千万银元到近亿银元不等,资本实力并不容小窥。
早期的海外贸易主要是与当地人及势力进行交易,而传统的海外贸易物已经难以满足帝国增涨的需求,到启元二十年,海外移民渐近成为贸易的主体。
包括十一个海外都督府以及柔佛、婆罗、高丽、扶桑等国内的海东、南洋,到处都是汉人投资开的矿井跟种植园。
到启元二十年,输入国内的婆罗火油每年就升至十万吨,而输入其他地区的婆罗火油,每年也高达三十万吨,年贸易总额高达三千万银元。而控制婆罗国逾成油井的婆罗火油商社,不仅具体经营者、管理者及核心技工都是汉人外,其股数除了皇室、殖商银庄、淮东钱庄、南洋船社等持有外,其余则主要由卢加都督府等地的移民群体持有。
除了婆罗火油,而从海外输入江淮浙闽地区、作为纺织工业原料的棉花,截止到启元二十年,每年就增加到八艘海船之多——这些棉花原料的供应商,差不多有七成皆是海外移民控制的种植园供应,早期流放海外的战俘以及当地土著及后期移民海外的江淮民众,则是这些种植园的主要劳动力。
除了火油、棉花是主要输入货物外,每年还有差不多近三千艘海船,满载着硝石、婆罗山灰、硫磺、金银铜贵金属、蕉麻、蔗糖、名贵木材、药材等大宗货物,崇州、江宁、明州、海州、津海、铁山、辽口等地靠港……
而这些庞大的大宗货物输入,国内则以布、成衣、染料、食盐、瓷器、钢铁、船舶、兵械以及传统的茶叶、丝绸等大宗货物进行贸易抹平。
制造机械、蒸汽机及式的战船及火炮、火枪,则严禁出海的名单之列,受到严格的监管——不过大量技术工人及学者的移民南洋,海外都督府辖境的学、产业及工业实力从启元十年之后,也开始有强劲的增涨。
大宗海外贸易,除了涉及其的诸多势力获利极厚外,也给枢岁入带来雄厚的海关税收,启元二十年仅海关关银收入就高达两千万银元。
算上对殖商银庄、淮东钱庄、南洋船社、黑水洋船社等商社团体的海外资产增值征税,启元二十年枢岁入海外的收益就贡献了逾五千万银元,占到启元二十年整个枢岁入的四分之一。
启元二十年枢岁入规模达到两亿银元,是永兴末年的十倍;除了海外贸易繁荣的同时,也依赖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异样繁荣。
从启元二年原战事彻底结束开始,林缚国内启动年一期的大建设计划,以建设代替战事,拉动对产业的需求,促进工矿及交通运输技术的展。
永兴七年林景主持修造金川大铁桥,耗资四十万银元有余;随着技术的展及钢铁、石浆等原料成本的下降,启元十五年之后出任河西总督的宁则臣,于启元二十年河西郡临洮主持修建而成的黄河源大铁桥,加上钢梁、石浆等材料的高额运输费用内,整个造价也仅用去十万银元。
永兴七年林景修造金川大铁桥,需林缚咬牙支持;到启元二十年,地方修造铁桥的批复权已经下放到府一级,启元二十年近半数府县开始动工辖区主要河流上修造铁桥,同时开工的铁桥数达到十余座。
这也就意味着到启元二十年,仅国内修造铁桥对钢铁的需求量就达到三四十万吨以上。除了修造铁桥,国内道路修造、运河及涵洞、大坝的修造、钢筋混凝土建筑法的推广以及式机械的大量使用,都刺激着国内钢铁需求量的增涨。
到启元二十年,国内铁料及钢总产量突破四万吨,是永兴末年全国铁料及钢产量的四十倍;另外国内煤产量是高达两千万吨。
虽说早期的蒸汽机效率低、耗煤量大,但高速展的采煤业,对蒸汽机的需求也是极高。
镗床早期用于枪炮等战械的制造,需求极端保密的技术,到启元二年之后镗床技术才由林缚特批,用于制造蒸汽机汽缸与活塞,较好的解决了蒸汽机早期铸造件的气密性问题。
启元十四年,江宁高等机械学堂教师陈修因明的联动式蒸汽机而得以列入崇学馆学士。以陈修等人为,数名工程技师,以近二十年的时间,对蒸汽机进行持续的研究,使得蒸汽机技术得到持续改进。
优质材料得以采用,蒸汽机效率大幅提高的同时,蒸汽机的形体也远不是初那么庞大笨拙,而大受煤场的欢迎。
采煤业拥有大量廉价的煤以及足够的利润,对生产率的追究也达到极致,到启元二十年,国内各大煤场及其他矿场所使用式蒸汽机就高达三余台。
启元二十年,濮塘铁场筹资两万银元,铁场与煤场以及与濮塘江港之间铺设国内第一条长四十里的铁轨,将采用蒸汽机车,煤铁矿与铁场及码头之间运输物料。
虽说此时试验成功的蒸汽机车,快速不过每小时十公里;第一条铁轨建成后,速会控制十公里每小时以下,远不及奔马的速。
但是,铁轨铺成之后,蒸汽机车的持续运行及高装载量所带来的高效率,则远非载重马车能比。
濮塘铁场已成展国内大的铁场,年产铁料及钢七十万吨,总资产已达到四千万银元,铁场及下属煤铁矿井使用蒸汽机多达三十台,铸造矿井用钢轨亦有近二十年的历史。
国内的钢铁需求量还想要有大幅的上扬,就必须要寻求的刺激点;这也是濮塘铁场愿意投入巨资造第一条铁轨的原因。
一旦蒸汽机车技术成熟,掌握钢轨铸造技术的濮塘铁场,自然也将从受益匪浅。
启元二十年,江宁第一艘吨级蒸汽船下水崇州与江宁之间航行已有半年时间,使得崇州到江宁的逆水航行时间,由之前的两到三天不等,缩减到二十四小时。
国内工矿及运输技术突飞猛进的背后,是学的迅速展。
除了崇学馆外,到启元二十年,帝国江宁、江夏、崇州、明州、燕平、辽阳、维扬、济州、洛阳、渝州、长安等地,以展、教授、研究学、技术为目的,设立医学、机械、天等各专业及综合性高等学堂共有十七所之多,其近三分之一集于江宁,每年能输出十数万高等学人才。
学展这些年,因学上有卓越成就而得赐崇学馆学士衔的宗师级学学者,也由早年三十余人,增到启元二十年的二十七人。
除高等学堂外,林缚直接以皇室名义拨资成立的各类研究室就有十几家,近年来皇室收入里每年差不多都有数万到上千万银元不等的专款,都拨给这些研究室使用。
对林缚来说,比较做皇帝来,也许看重崇学馆大学士的名衔。
启元三十年,从荆州到虞东的扬子江水道上航行的蒸汽船已多达两余艘,而蒸汽与风帆混合海运船也建造了十数艘,早用于近海运输。
到此时,蒸汽机车的时速稳定到二十到二十五公里之间,高速机车的试验时速也达到四十公里——即使客运也开始具备比载客马车明显的优势。
从濮塘第一条线开始,国内十年建设于矿山与江河海港码头之间的货运铁轨,已经累计有八余里。
启元三十一年,枢密院拔资四千万银元,着手建设筹备有五年之久,始于明州港、经萧山跨越钱江、经杭州、湖州抵达江宁、全长逾八里的第一条客货混运铁轨。
开花弹的广泛使用,使得木质战船变得越脆弱,而一艘与林政君主力战舰尺寸相当的铁甲战舰,将达到四千吨以上。高密集的帆桅系统,虽然能勉强提高航速,但也带来大的倾覆风险。
明江铁路造毕成功运行的第三年,即启元三十年,第一艘五千吨级铁甲蒸汽战舰,由军部拨资三万银元,将订单交给崇州造船厂,而此时帝国的火炮技术已经展后装螺旋线膛射圆锥爆炸弹的水平,优质的步枪也展八米精准射击的水平。
启元四十年,国内人口增涨两亿,海外移民总数也突破三千万之多,枢岁入也增加到十亿银元,林缚则正式签署人口控制法案,以相对温和的手段推广避孕技术,鼓励少生优生,以求未来年时间里,将国内的人口控制四亿左右。
与此同时,林缚签字同意分段建造东始海州、经徐州、大梁、洛阳、长安、临洮一直到鄯善的华夏大铁路。
此方案将耗数亿银元、耗时十到二十年的时间,但也将彻底打过原腹地与西北疆地区的联络,有助于将帝国的疆域有效的控制到伊犁河谷地区。
而其时国内的铁路线已经延伸有四千里。
签署批准华夏大铁路建造方案之后,林缚颁退位诏,当了四十年皇帝之后,宣布退休,由时年已经五十二岁的长子林信继位,而林政君、林武、林睿诸子女,皆成年分封到济州、卢加、普丹等海外都督府就藩……
林信继位后,不改年号,仍延续“启元”纪年。林缚虽退位,但一直到启元四十四年,都以太上皇的身份辅政。启元四十四年,柳月儿、那赫玉容两女同一年内相继辞世,林缚也感寿命无多,则彻底放手国政,携诸妃隐居济州长女林政君处……
完结
尾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