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哎!老三媳妇儿啊!人都说穷秀才穷秀才!你五弟那点儿钱粮也就够他自己的口粮!
      现在他的衣裳鞋袜,吃用都靠你大哥呢!家里卖点儿粮得给你五弟留着,开了春去府城读书。还得读几年,说是要参加会试考举人,考进士!
      反正娘也不懂!你爹说要供出来还得好几年才得力呢!
      要不说供一个读书人得全家老小都得使劲儿!小泉读书怎么样?不行就认几个字得了!
      他也没个兄弟姐妹帮衬着,光靠老三自己赚钱,我看难!”
      钱氏暗恨:
      “这老不死的!早早就封了门!你的儿子,他几个哥哥就得勒紧裤腰带供他读书,我的儿子就认几个字就行了?
      这些叔叔伯伯如果肯再紧一紧裤腰带,万一也可以把小泉供出来呢?可是这银子去哪弄呢?”
      钱氏愁的慌。外面李氏也回来了,赵氏一见到李氏立马贴了上去!
      “大嫂!今儿晚上就开始练秧歌了!听说今年大哥捐助了不少银子呢!”
      “你大哥就好扭秧歌!每年他都打头,这么大岁数了,还像个孩子似的!也没出啥银子,就是扭秧歌用的扇子,飘带还有些纸花儿,他让人去买的!
      就是图个村里人乐呵乐呵!”
      李氏不无自豪的说着。
      赵氏羡慕的说:
      “大嫂,那大年初一秧歌队去拜年,第一家去的就该是大哥家!花那么多钱,怎么也要在你那院里扭上它个把时辰!”
      李氏谦虚道:
      “不行!你大哥说了,咱村还有村长家,还有些老人,我们当晚辈的可不能花两个钱,就不知天高地厚了!”
      孙氏附和着说:
      “大嫂!我大哥说的有道理!咱别花了钱还让人讲究!那可不值当!快进屋吧!我三哥三嫂他们回来了!都在娘那屋坐着呢!”
      李氏进屋,看到钱氏不再似前几年意气风发的模样。反倒多了股阴郁忧愁!
      “三弟妹回来了!怎么也不见个笑容?大过年的,什么事儿都往后搁一搁。过年就得开开心心的,是吧娘?”
      老太太也笑了,
      “难得你大嫂说句漂亮话!就是,过年了都高兴点儿,有啥事儿也得过完年后再说!”
      李氏跟着说:
      “娘!我这不是天天在您跟前儿,磕哒出来了吗?以前呐看到娘,这嘴就张不开!这天天在一起,娘还是好说话的嘛!”
      老太太嗔道:
      “这回不怕我了?你就是嘴拙,自己家里人,有啥话对不对的,说出来大伙参议!别总是闷在肚子里,谁知道你咋想的!”
      “是,娘说的对!儿媳妇儿以后改了就是!”
      李氏变化是挺大。主要是腰杆子硬了,每天回来挑豆子,泡豆子,生豆芽,卖豆芽。天天这么几个人在一起,赵氏还会捧着李氏,孙氏又随和。老太太看在银子的面上,肯定也要给李氏脸面。
      李氏渐渐的也就胆子大了起来!再说自己栽蒜苗也卖了不少银子,家里又不找她要钱花。全进入自己的私房了。钱壮美女胆嘛!
    &nb

第166章 变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