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于谦竟和岳飞几乎是一样的结局!
      同样的刚正清廉,同样的与世不容,同样被奸人诬陷,同样血染自己忠心守护的大地。
      就连昏君都差不多……
      周瑾玉看得有些难受,岳飞如此,现在于谦也是如此!
      百姓们失声痛哭,为何总是好人不长命呢?
      嬴政再次纳闷:为什么大秦后期没有这样的人来力挽狂澜!
      刘邦看得气闷,但是想想不是自己朝的,又稍微松快了点。
      刘彻看看卫青和霍去病,还好,朕不是那等昏君。
      诸葛亮提笔写了一篇哀悼于谦的文章。
      刘禅一脸仰慕地看着他。
      曹操擦着自己的佩剑:孤就是做臣子也做不到那样的,但是,此人依旧令人钦佩。
      李世民叹息:又一个不得善终的忠臣……
      长孙无忌不免有些庆幸,好在自己遇上的是明君,否则……
      赵匡胤想起了岳飞,颓然靠在王位上,能说什么?
      大宋后期和这个大明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忽必烈突然对中原士大夫的群体生出了兴趣,这群人真的是超乎人的想象。
      有贪生怕死,卖国求荣的,也有于谦这种刚正清廉,铁骨铮铮的。
      中原的儒家文化如此深厚,草原的游牧民族呢?
      哪来的什么文化?
      资源的紧缺就决定了它必须向外掠夺的出路,一如番邦的那三个崛起的国家。
      那么,草原游牧民族的出路在哪里呢?
      唯有南下掠夺吗?
      忽必烈心中翻江倒海,大元仅有89年的历史!
      89年后,,蒙人又被赶回了缺少资源的草原……
      他不甘心啊!
      突然,他想到后世的纪录片,后世又会如何改造草原,让当地的蒙人不再为资源而贫苦呢?
      他想知道,能不能现在也一点一点的改造……
      即使只是有一点成效,但是长期以往会不会也能改变一点点草原游牧民族的处境呢……
      他又想起前面的那位蒙人阿拉坦乌拉,他的满腔恨意令他心惊。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忽必烈喃喃念道。
      他的草原上还有多少的阿拉坦乌拉?
      康熙叹息一声,他相信大清的后期也会有像于谦这样的人,可惜……
      周瑾玉定定心神,念下一个人:“明朝张岱。”
      在自己的茅草屋前坐着的张岱还沉浸在于谦的故事里,整个人散发一股深切的悲伤。
      于谦守护的大明最终还是亡了啊……
      而他呢,他甚至没有为他的国洒一滴血……
      他就是个废人啊。
      周瑾玉叫了他两遍他才清醒过来,他望着天幕:“后世还记得于谦吗?”
      “记得。”周瑾玉认真地说道:“每一个在历史上散发光芒的人我们都记得。这是我们的历史,是我们国家的文化。”
      听到周瑾玉的回答,张岱欣慰地笑了:“真好……”
      “我们也记得你,张岱。”
      张岱目光点点星光:“在下惭愧……”
      “不必惭愧,你值得。”喜欢向各朝代直播社畜生活的我爆红了请大家收藏:

第210章 闪光的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