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一篇 当断立断,反受其乱?[2/2页]

我的三十载 无东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置不稳,希望我可以帮她这个忙,后面的话尽量不让我上项目。
      有些事情,你不去接触,只是听她自己或者她亲近的人在那边宣扬,你可能会当真,成为一个永远被埋在骨子里,不清楚事实真相的人。
      起初,会在公司领导面前大肆夸耀我的工作能力以及责任心,这种认可感让我更加卖力工作,这无形中让在领导面前加分不少,因为我已经被公认的认为是的人了。或许是我已经完全在是把控范围内了,并且不会对她造成任何不利影响,将势力扩张的范围逐渐深入公司各个部门。一如既往且乐此不疲的拉拢新员工,团结其他部门同事。可怕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成功掌控了大众的舆论,不明事理的人在她的煽动下,对的能力、人品产生了“不合格”的看法。
      就像游戏研发开始,很多角色是设定好的。我的角色注定是一枚棋子,可悲的是,开始时,自己对自己的角色认知不清。
      第一次项目结束之后,因为我是和一组,所以在项目上的情况我大致都知道。
      “你去王总那边,跟他说在项目上有哪些做的不好的地方,就说他被投诉了。”
      很吃惊,虽然做得不是尽善尽美,但至少没有遭到投诉,换句话说,即使有过失,有投诉,那也不应该我,主动去打小报告,更何况这是告黑状啊。
      做不来,没答应,当然也拒绝了告诉,有什么做得不好的。
      说句实话,虽然我反应慢,但是只要我意识到,感觉到,我就会当机立断,快刀斩乱麻。也正是这种较真,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性格,我慢慢的只做自己分内的工作,有意无意的和拉开距离。以至于有同事问我在哪里?或者问我怎么没来上班,我说不知道的时候,别人都不相信,觉得我在帮她隐瞒什么。
      每天看着和其它同事三五成群窃窃私语,或者是主动请同事吃下午茶,整个办公室被冷嘲热讽,神神叨叨的氛围笼罩着,我觉得很压抑,很恶心。
      “你再帮我最后一个忙,好不?”
      具体遭遇或者经历了什么,就不一一叙述了,但是年后不久,我就提出离职了。
      “王总如果找你谈话,你就说你离职是因为,你觉得他的管理欠佳,······,所以你才想走的。”
      “王总,说句实在话,我以前的人生没有任何规划,我也不知道我喜欢做什么,我能干什么,但是我是我们村同一届里面唯一一个统招靠上大学的,可是我现在什么都不会,什么都做不了,不能给我爸妈长脸,我很羞愧。我觉得对不起他们。”压抑已久的无力感随着泪水的夺眶而出,一起宣泄出来,要说的话太多,堵在喉咙,一句也说不出口。
      “其实,公司也对不住你们,如果说一件事是有意义的,那么它一定是有向心力的,人气会越来越旺,不会像现在这样,大家都想着走。”王总依旧慢条斯理的语气,并没有让我觉得自己失态了,很丢人。
      “你也别着急,工作慢慢找,相较于找到工作,确定工作之前了解清楚,想想自己能不能长久的做下去,或者说在里面能不能学到东西才是最重要的。”王总说着当时对我来说很有指导意义的话,然而,这句话我能理解,但是我真的等不了。
      走出会议室,看着大家看着我,刹那间有点尴尬。
      有位老前辈似乎是为了缓解尴尬,很突兀的说了一句,我是好同志。
      带着自责,没有抱怨,更没有完成的最后一个请求,交接完工作,离开了。
      随后,从事了一份毕业以来从事时间最长的工作,在这份工作中第一次有了想做,想往上发展的欲望,然而当我迈开这一步,准备往前走的时候,时代大环境却又深深的给了我一记耳光,将我拍死在起始点上。
      我就是这样一个“当机立断”的人,纵然家人的不解及失望让我很愧疚,然而我总是会为此找借口,给自己一个自我安慰的理由,有时候甚至会用某位名人在成功之前尝试过各种工作为由来安慰自己。
      然而,当断则断,确实让我摆脱了眼前的不安与痛苦,然而每一次再就业时都是怀着先干着或者将就的心去选择的,从踏入公司的大门开始就是为了解决生计而迫不得已选择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纷扰,自己一次次受此干扰,选择逃避,其实就是自己不够理智,没有应对能力。
      这样的一幕幕一直在发生,自己没有选择其他路径,培养自己过硬的专业能力,说明自己就是懒惰。
      每一次离职总是在总结客观原因,将一份工作长期做下去的基础归结在他人身上,这就是自己不成熟的表现。
      人生,我也算是经历过,确实不容易,请容我再狡辩一次。

第十一篇 当断立断,反受其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