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杨镐的指挥失误。熊廷弼面对如此凶恶的贼寇,能自守就已经是万幸。万里三十六年,熊廷弼以御史身份巡按辽东,在辽数年,风纪大振。万历四十七年,熊廷弼出山海关,行至杏山。第二天入辽阳,再乘雪夜赴抚顺。所到之处,招集流民,整修守具,布防兵马,由此而人心大定。微臣可以说熊廷弼是现在满朝文武最了解辽东战局的臣子,如果陛下对他还是不放心,可以派御史去巡察辽东看看熊廷弼是否得力。”
内阁首辅讲完,给事中魏应嘉自告奋勇去巡察辽东调查熊廷弼办事是否得力。没等皇帝表态,杨涟发言了:“给事中魏应嘉已经弹劾熊廷弼了,臣担心他会对熊廷弼有所偏见。陛下应该另择贤良方正知兵之人前去调查。”
朱由校做出朝会的结束语:“更换辽东经略一事,兹事体大。朕需要好好想想,今天先退朝吧,摆驾回宫。”下朝时,姚宗文那几个言官相视一笑,以为熊廷弼必倒。
皇帝没有回乾清宫,而是去了文华殿。朱由校传内阁首辅孙承宗速来见他,孙承宗一来皇帝就问他:“孙先生,你对熊廷弼的评价还算中肯,但是为什么你为熊廷弼说话的时候很不情愿啊?”
“陛下,虽然臣下已贵为内阁首辅,但是臣也怕言官啊!”明朝的内阁首辅自从张居正死了以后,就不再有敢挑大梁的重臣。臣子都想着明哲保身,害怕死后家里人像张家一样受尽侮辱。孙承宗本来就想竭力避免卷入人事斗争,今天的发言已经算是大胆了。
“孙先生,那你知道为什么以姚宗文为首的那几个言官弹劾熊廷弼吗?”
“回陛下,臣下对辽东边防熊廷弼和那几个言官的恩怨了解一些?”
“好,孙先生你快讲一讲。”
“陛下,熊廷弼这个人正如我所说,治辽有功。但他性刚负气,好骂人,不为人下,不善于与同僚搞好关系。”
听孙承宗说完,朱由校才明白纷争的来龙去脉。熊廷弼当御史时,与辽阳人、御史刘国缙和户科给事中姚宗文都是楚党的言官,意气相投。不久,刘国缙因事被贬官。及朝廷议用辽人时,又召他为兵部主事,赞画辽东军务。因为他是辽东人,主张募辽东人当兵,与熊廷弼意见不合。又因为刘国缙所募来的士兵,后来多数逃亡,熊廷弼对此很不满意,奏报朝廷。刘国缙受到严厉斥责,从此更加痛恨熊廷弼。
姚宗文,原系刘国缙的门下,他任户科给事中时,因为遇到丧事回家守孝。回朝时欲补官,屡次上疏而不得准。便写信给熊廷弼,请他推荐自己。熊廷弼没有答应,姚宗文于是也怀恨熊廷弼。后来姚宗文通过拉关系,得到前任内阁首辅方从哲的赏识,被举荐为吏科给事中,阅视辽东兵马。刘、姚二人为了报私仇,联手上疏弹劾熊廷弼。同时并竭力煽动同伙大肆攻击熊廷弼,必欲去之而后快。
朱由校越听越生气,这些人为了一己私利污蔑朝廷重臣,真是滔天大罪。朱由校传令锦衣卫盯紧这几个言官,仔细查一查他们有没有贪污受贿,有的话找出证据,让三法司迅速审判。
第0027章 辽东大将[2/2页]